|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张克戬)详细地阐述危机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向朝廷禀报,但朝廷没有答复。(补充主语1分,“具”、“间道”、“不报”,各1分,共4分。大意不准确,扣1分)?(2)(张克戬)考虑到不能逃脱一死,亲手起草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用绳子系着放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补充主语1分,“度”、“遗表”、“缒”各1分?,共4分。大意不准确,扣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的“阴”是“暗地里、暗中”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②陈述的是克戬从第;④写的是百姓为之感动;⑥写的是克戬为后人敬重、景仰:都不符合要求,应予排除。
小题3: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C项说法有误: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此外,“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是省略主语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此外,“具”是“详尽、详细”之意;“间道”即“小道”;“不报”是两个词,“朝廷没有答复”之意。第(2)题也是个省略句,翻译时需补充主语;此外,“度”是“考虑到、估计到”之意;“遗表”是“送给朝廷的表章”;“缒”是“用绳子吊着放下”之意。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历任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斗,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致力于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暗地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至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但朝廷没有回复。
十月初一,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更为急迫。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多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
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
B.六艺经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风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五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予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教令: “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舍: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佚:散失
C.翰林阙人如之何——阙:削减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
①师于毫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风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毫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D
4.(1)党怀英于是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的喝的都缺乏,他也安然处之。
(2)承安二年党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地顺服归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翻译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参考答案: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
本题解析:关键词:哀毁骨立
【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本题难度:简单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