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3-06 05:28: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你据此对本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答案:“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答案: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答案: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使之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1 )从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画眉在花丛和高高低低的紫树中自由飞翔和啼叫歌唱,
而不幸被关进金笼,失去了宝贵的自由,表达了官场生活束缚人性的苦闷和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托物言志;诗人借画眉鸟前后不同命运的形象描写,以画眉自况,使作者表达的感情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综合全诗,说说诗人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2分)
小题2:全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屈流俗、忠诚质朴的形象。
小题2: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畏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