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2)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小题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首联写景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浓郁的思乡之情,(2分)思念京洛友人之情。(2分)
小题1:用洞庭秋色渲染凄凉氛围,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2分)用湘水北流反衬自
己不能北上与友人团聚。(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可判断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小题1:“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属于景物描写,渲染凄凉氛围,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再答与主题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陇头吟①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句写长安少年登戍楼观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③④两句笔锋一转,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陇上行人”呜咽的笛声中愁思无限。⑤~⑧句,诗人笔锋又一转,“关西老将”军功累累却沉沦边塞,辛酸满腹,双泪纵横。诗歌层次分明,又转折有力,思想跳跃,情感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令人赞赏。(意对即可)
2.“节旄落尽”是细节表现。诗歌以此细节来表现苏武对朝廷的忠诚,并借用以苏武的忠诚却任职不高流落异域的不公不幸的人生遭遇揭示出“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此处借典故细节深化了主题,赋予了诗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意对即可)
2.“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南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①对偶、比喻。②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