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惟君子则有之?则同道而相益 A. B. 或投之黄河则天下治矣 故为人君者而唐遂亡矣 C. D.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答案示例:作者运用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论点,还引用古代典籍的话证明自己的论点。
小题6:略
本题解析:
小题1:“惟”有只是、只有、只之意,在这里最准确的应是“只是”,因为上文说“朋党之说,自古以来就有之”只是希望君王能辨别出君子和小人,做这种题型可用代入法试试,选取最通顺的。
小题2:A中都为代词,但是意义不一样,前者代事,后这代人,B都是连词,译为“那么”,C分别是作为成为,D都是连词,分别表顺承递进。
小题3:D上文说称赞舜为聪明之君,因为他能辨别君子与小人,“以”后面省略的是人不是事 ,所以应省略的是代人的“其”而不是代事的“此”。A中上文说的是“小人”用“其”代替可以,B上文说的是原因,本句总结,所以用“故”代替可以,C前文讲的是昭宗做的事,并且也是他说的,正确。
小题4:原文中说关于朋党的议论自古就有,而不是说的现象,并且“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无根据,所以A错。
小题5:第三段讲的是尧舜任用君子使得天下大治,而纣、汉献帝、昭宗任用小人亡国,通过正反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同时还引用《尚书》里面的话来论证。
小题6:结党正确与否关键看看目的是什么,团结起来为公事,为国家是好事,要是营私就不可以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联系一下当今的实际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 》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小题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3分)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本题解析:
小题1:“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小题1:对孔子的“恕”的理解,可以结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理解。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3、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C
5、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6、①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6分,每小题3分)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饵:诱捕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讨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酒间偶言于公师不必贤于弟子
C.卒以疑杀其继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张阳和力解,乃得出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4分)
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4分)
小题4:文长的“豪荡不羁”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做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小题4:(1)文长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2)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斥责,视作奴婢,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3)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4)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5)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5分,每点1分,学生只要能围绕“豪荡不羁”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论”应为“判罪”的意思。“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在文中是“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续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的意思。
小题2:A项前一个“之”代词,他的才能,后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一个“于”介词,对,后一个“于”介词,表比较,比……更; C项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D项前一个“乃”副词,才,后一个“乃”代词,你的。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翻译时应注意“客”、“具”、“宾”、“辄”、“奴之”、“耻”、“交”、“其”、“于”等字的解释。
小题4:本题解答时可从文中的一些具体语句总结出答案。“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这些语句中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梃杖下。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不为试官所取,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倒地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形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斥责,视作奴婢,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去。可悲啊!
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席筵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意境和韵味刚健飘逸,那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续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才被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发出响声;有时用棰子敲碎肾囊;有时以锋利的锥子刺自己的双耳,锥深入达一寸多,居然没有死去。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不痊,因而被逮下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更奇异,他的文比他的画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