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3-06 06:02: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 [注] 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 惕: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魏车骑将军淮弟亮之后也。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有女巫相祚后当富贵。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弱冠为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之书记。
孝文初,举秀才,对策上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帝甚赏之。从南征,及还,正黄门。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过淮庙,问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祚曰:“是臣七世伯祖。”帝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祚对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微臣虚薄,遭奉圣明,自惟幸甚。”因敕以太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
祚承禀注疏,特成勤剧。百官夕饮清徽后园。孝文举觞赐祚及崔光曰:“郭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不劝此两人,当劝谁也?”其见知若此。
孝文崩,咸阳王禧等奏祚兼吏部尚书。宣武末年,迁左仆射。先是,梁将康绚遏淮,将灌扬、徐。祚表曰:“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宜敕扬州选一猛将,遣当州之兵,令赴浮山,表里夹攻。”朝议从之。
于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恣,崔光之徒,曲躬承接。祚心恶之,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令出忠为州。忠闻而大怒,矫诏杀祚。祚达于政事,凡所经履,咸为称职,每有断决,多为故事。名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灵太后临朝,遣使吊慰,追复伯爵。谥文贞公。
(节选自《北史·郭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懈,帝甚赏之匪:同“非”,不
B.车驾长安,行经渭桥幸:宠幸
C.先贤后哲,在一门顿:全,都
D.每有断决,多为故事故事:先例,旧制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长春高中毕业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喻老》)
注:矅(qú):瘦
(1)吾人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3分)
译文:
(2)两者战胜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矅(3分)
译文:
(3)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2分)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敕以太牢祭淮庙/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崔光温良博物,朝儒秀/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于时领军忠恃宠骄恣/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祚有才干,二十岁时就担任州里的主簿,掌管书牍记录。后在朝廷为官,颇受孝文帝赏识。
B.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是郭祚的七世伯祖,经过其庙时,孝文帝赐他用太牢祭祀,并亲自撰写祭文。
C.梁将康绚拦截淮水淹灌扬州、徐州,郭祚认为这样做力役艰苦、人民辛劳,危亡的征兆已显露,应派扬州将士内外夹击。
D.孝文帝时,崔光也受恩宠,但后来却逢迎权臣于忠。郭祚因图谋调于忠到州中任职,最终遭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3分)
?▲?▲?
(2)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3分)
?▲?▲?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家有产白驴者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之也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一死爱:吝惜
D.人情初不也怿:高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附?②劳辱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益恶?④潦溢伤禾,岁率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小题4: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