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A.于众人则能辨焉于是余有叹焉 B.惧后世之不知石之铿然有声者 C.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徇:顺从、袒护)
小题2:A(A、焉:句末语气词。 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起定语后置的作用。 C、连词,来,用来/连词,并且。 D、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
小题3:A(“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错,应该是为了说明铭志有警劝之道,义近于史。)
参考翻译:
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承蒙您赐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道碑铭,反复拜读,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涌上心头。
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显扬。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碑铭的写作,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尊敬。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一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事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而不写,又因为他的子孙所请托的,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就是不合人情,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写的对象。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地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所以千百年来,朝迁的公卿大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大概很少。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而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如同用一个人,不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而不徇私情?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
然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在当代并存,也许几十年或一二而年才能出现。这种人传世是这样的困难,碰到他又是这样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才能出现的。先祖父的言行卓然出众,幸而遇到先生,得以写出公正和正确的神道碑铭,这碑铭能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是毫无疑问的了。而世上的读书人,每每看到传记中所记古人的事迹,到了他可以感人的地方,就往往极为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流步了眼泪,何况读的人是他的子孙呢?更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慕仰望先祖父的德行,而考虑用什么办法使他的事迹流传,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的浅薄迟钝,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的艰难颠沛,境遇不好,一直到死,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世道的转煤变呢?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的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
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冒昧进言说了要请你撰写的原因。来信中告谕先祖世系相传的世次问题,岂敢不领受教诲而加以详细考查。承蒙作铭,甚感羞愧,不能尽述,曾巩再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己。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媚:讨好
C.不能无怨望——望:盼望
D.赐粟五百石,爵执——赐:赏赐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C
2.B
3.D
4.(1)如果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如果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
(2)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
(3)做君王的人尚且不能让臣下产生怨恨,何况是同等地位的人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谁得而族灭也/骊山北构而西折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逝者如斯夫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