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6:25: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 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
   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
   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
   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
   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两首诗同是写“不遇”,但在感情上,孟诗复杂,贾诗深沉。请对此简要分析。(4 分)
(2)作者“不遇”隐者,而隐者形象自明。简要分析贾诗所用手法和隐者形象。(4 分)


参考答案:(1)孟诗中的袁拾遗是“才子”,却作了“流人”,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作者 用 江岭早开的梅花比不上故国北方的春天,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惦念之情。贾诗在童子的 一
次次回答中,显示出作者的一次次追问,暗含着作者与隐者之间深厚的情意。(4 分)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可得满分。
(2)作者用松、山、云交待隐者生活和活动的环境,衬托出隐者清高的形象;从童子口中写 隐者采药和飘乎不定的行踪,侧面暗示(或“虚写”)出隐者的辛劳。(4 分)
评分标准:手法与分析 3 分,形象 1 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认为这首词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写的是春末上午约八九点钟的时候。
⑵这三句化无形为有形,很有特色。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这里把愁写成有重量的事物,而且重到连小船都载不动,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大意对即可)
⑶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读来如同白话,但又饱含深意,韵味深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小题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小题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修辞,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小题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既要分析其所用修辞手法,也要抓住“水面平静”一语在诗中筛选有关词语。“淡磨明镜照檐楹”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把平静的水面比作“明镜”。
小题2:本题的题干明确规定“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就要找出诗中哪些是“动”,哪些是“静”;然后具体分析“动”和“静”的表现,再总提一句作结。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明君①词
[南朝·陈]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②雾,陇日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注]①明君:王昭君。②塞:边塞。
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颈联通过“拥”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字写出了大漠落日的昏黄暗淡。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渲染r昭君忧心忡忡、情绪低沉的心境,表现了昭君的孤苦、悲伤。(意对即可)
2.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通过它将昭君对汉地的无尽的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和盘托出,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昭君处境的叹惋和同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