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注]浦。
[注] 芙蓉:荷花的别称。
1.《苏幕遮》以什么为描写重点?词共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荚蓉浦”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从侧面刻画荷花的神韵。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昊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2.先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幻的梦境,以虚构的梦中景作结,虽虚而实,使词人的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霜天晓角?梅
?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
1.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3.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牌?
2.C?
3.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作者的孤愁心情,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自己的清高性情(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韩诗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2)陈诗的“明月隐高树”和韩诗的“晓月暂飞高树里”,描写的景物是相似的,但一“隐”一“飞”,各得其妙。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衬托的手法,(2分)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2分)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2分)
(2)喜欢陈诗(1分)。陈诗描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1分)画面是静止的,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流露了离别时的隐隐哀愁。(2分)
或:喜欢韩诗。韩诗写诗人破晓时分踏上旅程,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飞到浓密的树中去了。(1分)用一“飞”字增添了动感。(1分)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小题2: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小题3: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小题:“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
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小题: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小题: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写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题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