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
2.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
参考答案:1.这首诗首联暗喻自己对这次出仕的等闲态度,说明已没有跟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尾联点明主旨:我不会被腐败的官场中的乌烟瘴气污染的,“素衣莫起风尘叹”。
2.开篇暗点题旨,抒发感想:世道没落,已没有再跟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①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来?
A.在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产生无限愁恨。
B.因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而产生无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产生无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因而产生愁恨。
②怎样理解词中的“傻”和“狂”。
A、因为贾宝玉“行为偏僻”,任性调皮,表现出傻和狂。
B、因受贾母宠爱,行为放纵,故表现傻和狂。
C、宝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礼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疯傻。
D、宝玉不满封建礼法的束缚,故意装疯卖傻。
③如何理解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A、宝玉常在内帷斯混,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愿意坐下来读经史文章。
B、写宝玉不愿在富贵之家,又受贾母宠爱,缺乏社会活动能力,也不屑去读书求官。
C、写宝玉不愿同封建社会的庸俗官吏们交往,也不愿意读书上进。
D、宝玉不愿意同上层社会的官吏们交往应酬,不遵礼法,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仕进的道路。这里是明贬实褒。
参考答案:
①D ②C ②D
本题解析:
“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出生于富贵之家。“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性格独立追求自由。“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厌弃功名仕途,追求真性情的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小题1:词中有四个单音形容词用得很妙,它们分别是 ?,它们传神地表现出?(感情)。(3分)
小题2:有人认为,“‘天涯旧恨’四字已将一篇本事(指故事的基本内容)全部揭出。”你同意此看法吗? 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四个词是:旧、尽、长、困。(1分)独处女子怀人的苦闷(或“离愁别恨”、“愁苦”)(2分)
小题2:同意。“天涯旧恨”四字总起了全词,下文都是围绕它来展开。“天涯”写出彼此分隔之远,“旧”写出离别时间之长,“恨”道出离愁之深。(3分)。女子相思,故燃香排遣;愁思难遣,依旧愁眉不展;身心交瘁,倚楼远望,渴盼鸿雁传来音书,但鸿雁过尽,音书全无,一次次失望,一层层将独处怀人的苦闷推上极致。(1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本题由题干中“它们传神地表现出……情感”,可知,在解答第一问时,应选择最能体现诗歌的情感的字词来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断尽”是说自己已肝肠寸断。“长敛”说明愁苦的时间长久,总是愁眉不展。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
小题2:本题考生在解答时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无论怎么答,都要言之成理。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天涯”点明所思远隔,开头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欲见回肠”两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两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望空虚,“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过尽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DE
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