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未来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鸳鸯梦
贺铸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莫倚雕阑怀往事,吴山楚水纵横。多情人奈物无情。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1)词中的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所抒发的“闲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应两潮生”这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午喝醉后醒得晚,无事在院中倚小窗听莺啼,看斜阳,追忆往事。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出作者闲得百无聊赖,所以生出许多“闲愁”来。(意对即可)
(2)这句用“两潮”来比喻朝与暮的愁绪。用潮水来比喻愁绪,说明作者心中的愁不是淡淡的,而是深厚的,而且像两阵猛烈的潮水轮番碰击着作者的心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下片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意对即可)
(2)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好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答为“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是反映词人"澄怀"的,"孤鸿",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也给全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小题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答:?
?
小题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3分)
小题2: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表现生活的惬意和闲适,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小题2: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点评:本诗鉴赏更多的是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因此,在做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从哪个角度考虑,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不仅仅要点出表现手法,更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分析表现手法的妙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 3 9年-7 9 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小题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5分)
【小题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反应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小题2】(1)思乡(2)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3)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4)寄居异乡的孤独与惆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由此可知,主人公远望家乡,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分析出诗人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