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的一诗,回答下面的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如同口语,清新质朴,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早出晚归,从事农业劳动,虽辛苦却能从中获得愉悦和悠闲的情趣。
2.归耕(远离官场,返回故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李清照《武陵春》一词回答下面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事事休”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难家愁的两方面,从国难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都有家不能归。从家愁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零丁,漂流异乡,所以“欲语泪先流”。(意对即可)
2.好就好在把愁写得可摸可感。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如果从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用小船都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创,不仅奇特而且形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上阙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使用了哪种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阕看,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花木繁盛,花香阵阵,景色秾丽美好。
? 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2)①拟人;
? 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3)①旅途春光无限,愁思也无边无际;
? ②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驿舍偏僻寂静;
? ③抒情主人公深夜独处,望月思人,倍感“寂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
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1.这首诗中,参天的松柏和如火的云日等意象,庄严壮丽,气魄宏大,衬托了诸葛亮的伟岸形象。诗人为武侯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所激励,抛却个人烦恼,关注战乱动荡时代国家民生的苦难,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2.(1)“不可忘”更好。①“不可忘”语义直白明朗,直抒情怀,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情感方面)②“不可忘”三个字都是仄声,铿锵有力,语势强烈。(语音特点方面)③“思”过于缠绵,而“忘”则掷地有声,表达了对武侯的敬仰之情。(炼字方面)。(意思答对即可。)
(2)“系人思”更好。①“系人思”在意义上与“不可忘”相同,但在情感上更加深切、细腻。②“系”字有缠绕难解之意,更真切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4分)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写景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清景中。
(3)联系写作之背景,这首诗实乃一首即景抒怀,“托物言志”之作,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