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6:49: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熟悉
  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信心铭》(僧璨大法师)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
  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简评]:
当众多考生把熟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写作时,该文作者却跳出圈子,另辟蹊径,巧妙地把成功和熟悉结合起来,提出了“成功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观点,新颖而不失自然。尤值一提的是作者精心选择的这几个素材,它不仅充分反映出作者阅读涉猎甚广的视野,更反映了作者对这几个题材驾轻就熟的飞扬文采,读之,既觉论证有力,亦觉如饮甘露。
高分启示:立意新颖,素材精妙。
2.熟悉
看了一下四川09年高考的作文题是《熟悉》。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08年五月的四川,那一道万众瞩目的伤疤。
  石头,分裂了,像人的心脏被四分五裂了那般疼痛不止;房屋,毁灭了,像一个美丽的地方弹指间灰飞烟灭;学校,倒塌了,像一朵脆弱的花,还只是含苞状态,就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凋谢了,残留的只是苦涩,而没有一丝香味;灾民,流离失所了,惊恐不安了,泪流成河了,惨淡绝望了……
  地震,这一无情天灾,曾将祖国的国宝之乡撕裂成一片废墟,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庞夹在残根瓦砾之中的悲惨画面至今想起来仍会令人止不住地落泪,然而血脉能够创造奇迹,挣扎在垂死边缘的很多灾民凭借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战胜了憔悴不堪的压榨也战胜了病魔,温情感化人间。
  不知道这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洁白天使们现在是否一切安好?
  “熟悉”,一个多么令人熟悉的字眼啊!在四川学子的眼中,还依然熟悉吗?他们的新校园,他们的新环境,他们历经了生死磨难后继续走下来的崭新的人生,和一切一切,都还来得及熟悉吗?
  也许他们在心的余震里苦苦挣扎了很久,悲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甚至有些兄弟姐妹在面对故人离去的现状时,一度不堪心灵的重负。
  然而,相信无论是经历过还是目睹了这一生死炼狱的四川学子,都会比其他地方的同龄人来得更为坚强,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祖国为他们重建起来的家园是崭新的,环境是崭新的,也许他们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不但要从噩梦中尽快惊醒过来,还必须在来不及擦干泪水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平复心情,等着迎接下一秒的改变和未来更加漫长的人生。
  还记得当年感人肺腑的一幕,一位学生在废墟之下借着月光看书。可见他们对书本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对光明的珍惜与向往,在某种程度上战胜了死亡的恐惧,也超越了死亡,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已经升华为了一种比生命更为鲜活长久的丰富。
  而今,又是一个夏天,经历了多梦的季节,彼时彼刻坐在高考考场上的他们,看到语文试卷作文上的《熟悉》这一题目,心里一定卷起了千万层风浪吧?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对这个词语最熟悉最有发语权感触也最深的人。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得满分都该得满分!
  也许当他们看到“熟悉”这一字眼时,会想起曾经的一些人和事,难免掉下酸楚的泪,心是一阵莫名的纠痛和苍凉。
  虽然他们如今面对的是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但相信他们的心里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那是我们大家心连心手牵手和他们一起构造出来的再也震不倒的学校!那些崭新的面貌里,凝聚着的是人间温情,是我们的爱,是温家宝总理的泪,是很多很多无法言状的感动……
熟悉,陌生的熟悉——熟悉的熟悉。
3.熟悉?
忙碌的生活常常让人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今天在出租车上听到电台广播的时候,才知道是6月7号,高考的日子。不由得感慨一下,时间过得真快,四年犹如弹指一挥,当年为了进入大学而忙碌,现在却即将离开大学,本来渐渐陌生的东西,似乎也变得熟悉起来。?
出租车缓缓地开,透过车窗看车外,时间仿佛也缓缓地倒过从前。往事就如路边的街景一般,冲进我的脑海,又渐渐消失在内心深处。刚刚开张的小饭馆,是那么的熟悉,好像看见了自己当年考试前吃早饭的身影;延伸向城市的街道,街边高高矮矮的树木,是那么的熟悉,好像看见当年自己走在去往考场的道路上,却无暇欣赏街边的风景;出租车里一天到晚开放的空调,是那么的熟悉,好像看见了当年自己耐着酷暑,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复习的身影。如今的我虽然身在异乡,在这一天,却有种故国神游的感觉,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出租车缓缓地开,路过一所作为考点的中学,校门口外等候的家长们,是那么的熟悉。不一样的夏天,一样的炎热,一样的让人难熬。没有树荫可以乘凉,家长们就用伞支起一片小小的阴凉,有的甚至连伞也没有,就简单地用报纸挡一下眼睛,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他们的期盼,他们的希望。人们总说“心静自然凉”,但是这些家长心中有着太多的顾虑,太多的不安,又如何静得起来。陌生的面孔,熟悉的感觉,透过他们,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在当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一样地守候在校门外,一样地等候我的佳音。尽管当年我已经十分感激父母为我所做的付出,然而却没有此刻这般感同身受,刻骨铭心。四年的磨练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人父母者的不易,此刻,我对此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而此刻正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的考生们,是否可以体会校门外的期望与深情呢?虽然我没有亲眼看见他们考试的情景,但是这些情景又仿佛实实在在地在我眼前,一切是那么熟悉,在茫茫的考生中,我好像看到了当年考场上忘我答卷的自己,那个稚嫩却又自信的自己,或凝神思考,或下笔成文。时光跳转到现在,我的后辈能否体会这些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这些家长们无怨无悔,而且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带着压力去考试,所以他们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把所有压力于负担交给自己抗。高考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我们的父母所付出的要多几千倍,几万倍,他们所给我们恩惠,我们永远也无法还清。所以,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要永远记挂他们,感激他们,把我们最好的,最真的送给这些我们最为熟悉的人。?
强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我掏出手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喂,爸妈,你们还好吗?”?
4.熟悉(总分56分)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模拟声(编者注: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是她,是她放下熟悉的生活,挑战自己,终于取得成功。
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 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简评]:
文章跳出题目本身的限制,指出我们应当追求我们不熟悉(陌生)的,而在陌生处发现风景,来描绘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入手立意写作。观点新颖,先声夺人。同时在材料的运用上,照顾古今中外,很有代表性。而开篇的比喻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高分启示:反弹琵琶,有理有节。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本题解析:
作文题目“熟悉”,语言平实、颇具思想张力,立意空间大,如“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熟悉可以变为陌生”“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需要一个过程”“熟悉的距离”“有时需要我们放弃熟悉的东西”“陌生可以变为熟悉”“熟悉使人焦灼和困苦”“熟悉往往被漠视”“我们熟悉明星的一切,却忘记了身边的人”“熟悉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最不熟悉的恰好是自己”等等。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学生甚至可运用逆向思维,倒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而做一个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首要要求。
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事业的史怀哲说:“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到他人的心理和思想。”
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一文中说他活着的理由之一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道作文题从教材中选材,意在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重教材的发掘和高效利用,同时针对人心冷漠的现实倡导青年学生应具有悲悯情怀与善的行为。
悲悯情怀和善行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全球人民共同赞美的美德,在诸多伟大人物的身上,这一美德闪烁出耀眼的光辉。可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许多人遗失了这一美德,变得冷漠麻木,欲望充斥的心灵被权势和金钱扭曲。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拥有悲悯情怀,实践善行,体现人性的高贵尊严,让社会和谐美好。
【素材金库】
◎我们必须全力工作,组合善的精神力量,去对付现实世界的罪恶。——海伦?凯乐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列夫?托尔斯泰
◎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长期患病,家中请过不少小保姆。一次,一个小保姆探亲回家一去不返,事后因为她偷走吴老的一些外币不能兑换而案发。公安局要求吴老起诉,后来吴老听说这个小保姆将要被判刑数年时,立即提出撤诉。他觉得对一个年轻人进行教育是必要的,但如果进了监狱,她这一生就要毁了。
几年后,这个小保姆又来信说,她从婆婆那里借了一万元钱,买了一个城市户口,因经济困难,无钱还账。婆婆每天吵闹,小保姆希望吴老先借她一万元。吴老马上到邮局汇去了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小保姆写来感谢信,不料被新凤霞看到,她非常愤怒,指责吴老不该帮助坏人。吴老说:“第一,有人相求,我不能让人家满意,便永远睡不着觉;第二,我寄钱给她,就是让她知道,大家还是信任她的,这样她可以增加生活的信心,她会更快地改正错误。”
新凤霞逝世后,吴老说他自己的时日也不多了。于是他立即着手做了三件事:一是给两个小保姆提供上学的机会,他怕死后耽误两个小保姆的前途;二是把他家的楼道进行粉刷和装修,算是对邻里的酬谢;三是要把家中所有藏书全部捐献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世界、他人不断博弈的过程。一个聪明人不会怨天尤人,而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心灵的隐患,培植生命中的宽容、悲悯和反省精神,让生命呈示一种穿越时空的美丽与明亮。◎阜阳大量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后变成“大头娃娃”。该事件的受害者,一群刚出生的婴幼儿,如今仍然不得不面对手指伸不直、个子比同龄小孩矮小、脑袋很大而又无钱救治的残酷现实。
◎北京知青张敏接到了回城通知,为了丈夫去后丢下的一大家子,留了下来,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供他们上学,她甚至去卖血。她把丈夫的五个弟妹孩子们都供养成大学生,最终长眠于地下,牺牲的是自己,成全了他人。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60分)
话题作文:《在......的路上》
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在初三的路上
鸟儿在卖弄清脆的歌喉,一池的涟漪向行人们展示自然的画卷,然而,我们却无心驻足观赏,不敢苟得一丝松懈,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只能昂首向前,无止奔跑。
不知不觉中,我们加快了步伐,仿佛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切都是紧张而有节奏,繁忙而又充实。
稀疏了以往的欢声笑语,没有了被挖苦后的歇斯底里,同学们之间都不敢松懈,因为谁也不愿在这关键时刻掉队啊!
临近放学时,夜幕早已笼罩了城市,不知从哪天起我们早已放下了手中心爱的篮球,冷落了心仪的网络游戏。身边围绕的,只有无止无尽的书。
我们偶尔也在叹息,初三失去的太多,太多。然而,沉思,细想,却又发现,初三的路上,我们再失去的同时,也有许多收获。
常陶醉于古今诗人的万种风情,呼吸着古今中外名著的墨香,享受着那一个个逻辑陷阱被自已的慧眼识破后的喜悦,初三,使我们变得充实。
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放者的旷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婉约者的柔情。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多了一分感受。精神和心灵得到了陶冶。
X、Y、Z之间的较量展示着逻辑的魅力,牛顿的一个个定律引我们邀游于物理的海洋,而原子间的碰撞则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多了一分惊喜,多了一份成熟。昔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重新上演。
无心于鸟儿的歌喉,无意于自然的画卷,只因前方的旖旎风光更加绚丽。收敛了欢声笑语,调动起激昂的情绪,迈开青春自信的步伐,在初三的路上,
我们昂首向前,无止奔跑。
在学习语文的路上
儿时,常手托腮,举头望月,想体会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悲怆情怀,那时脑中有了朦胧的语文意识,学习语文的征程也由此开始。
小学时,试着体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了解了丑小鸭变天鹅的动人故事。哀伤于凡卡的悲惨遭遇,沉湎于“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风景,对语文的理解并不单只是“举头望明月”了。也曾在春去秋来的时日写上一首小诗,为东方破晓的黎明谱写几句佳句,可对语文的探求却还远远不够。
上了中学,我对语文的热爱更加强烈了,常常想化作长风拉起孔明的鹤氅,想变成春泥滋养枝头的红花,想化作大雁寄去云中的锦书。也曾在秋水之畔无言地伫立,任凭赭黄色的浑流激荡回旋,刹那间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涛尽”顿时有了全新的感悟。有时我还想像孔明一样东风招之即来、曹军挥之即去。想像易安一样“东篱把酒黄昏后”,体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道海棠依旧”,太多的幻想让我对语文越来越痴迷。于是我试着勾勒卡秋莎金发之下的迷离双眼,猜想简的情真意切是否会打动罗切斯特,那黛玉的通关密语呢,也许正是花飞花落花满天吧!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一路走来,风光尽收眼底。
斗转星移,日日年年,学习语文的路还在延伸——瞧,我已会用手中的笔描绘昨日的波澜不惊,畅写今天的海天辽阔了,这一路有我的爱,有我的执着和梦想,敢问未来文坛,主沉浮者,舍我其谁?。
语文像一条长廊,挂满了金色的文字,经过岁月的变迁,没有被风吹去韶华。那长廊我没有看到尽头,也许会在下一个转角处能找到答案。可是,即使没有尽头,我也依然会坚定不移地朝前走,在学习语文的路上放歌前行!


本题解析:
命题作文“在?的路上”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考生需要从自己头脑中大量的素材、范文中遴选一个最有新意、最深刻的事例或是范文或是论述,然后,根据缩小了的范围,确定自己的立意、构思。
横线上可以是:成长、追求理想、青春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令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由此可知,本题的寓言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根据提示内容,写作对象可限定为:
1、常见的不可或缺容易被忽视的而实际上不该忽视东西。材料中相对应的东西是存在其中的对于鱼的生存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被鱼所忽视的水。
2、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简单的事情。材料中相对应的事情是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3、对上面两项内容中的一项或两项引发的思考的相关内容。材料中对应的是小鱼在老鱼的提示下开始思考“水是什么东西”。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