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6:52: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②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③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
④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⑥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③②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⑤③②①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整段话的思路是,先说社会特点,再论读书作用。据此,可确定⑤在前面,③承⑤的“躁动”,并引出读书的作用;①④⑥都是讲读书的作用,①紧接着“躁动”论述,故而排在前,⑥的“也”表明它应该在最后一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 “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1 )是苹果公司的商标。10 月5 日,苹果公司执行总裁乔布斯逝世。随后,有网友将乔布斯的侧脸加入原有商标,制作出另一个图标(图2 ),该图标受到广大网友热捧。请谈谈你对图2 创意的理解。

(图1)?(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C.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D.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是边塞诗派的鼻祖,作品多表现出乐天知命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新郑一中09全新模拟)?(?)
A.黎以军事冲突正在不断升级,下一个阶段将会如何还不得而知。有位专家曾打趣说,对于中东来讲,你所做的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事先对形势进行预测。
B.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资料保存在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上窃贼”也把目标对准了笔记本电脑。一些小偷甚至在网上拍卖窃取到的个人信息,因此电脑安全问题正在引起美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C.香港首富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全球各商界翘楚均视他当做拥有卓越才能、广阔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日前他获得第一个福布斯终身成就奖。
D.要做好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光有“平安计划”还不够,还要采取“预防——康复——赔付”的全新思路,从而达到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节约社保基金赔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语意重复,“预测”已经包含有“事先”之意,应删去“事先”
C:句式杂糅? D:成分残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声诘问:“?
?,尚能饭否?”表明了自己年纪虽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为国建功立业。
(2)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与《观刈麦》中的“??”异曲同工,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的观点是相近的。


参考答案:⑴凭谁问?廉颇老矣
⑵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