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7-17 20:1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衷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1分)“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1分)“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1分)
小题2:例如: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b,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2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歌内容概括的题目,注意诗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醉”“清泪”“难看”对应的是“年年”和“今年”,“年年”应该指早年,“今年”应该指现在“晚年”,中间的应该是中年。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设问较为宽泛,主要答“对比”和“衬托”,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释:①铁稜稜léng:冷硬,像有稜角一般。)
小题1: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5分)
小题2:请分析本词下阕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阕的词眼是“吟未稳”三字。上阕的写景都是围绕着“吟未稳”而展开的,写出了词人夜寒苦吟之景状,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小题2:拟人,词人将梅花拟人化。(2分)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2分)“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让找的诗歌的“诗眼”,“诗眼”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诗歌内容围绕某个词语展开,第二,某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中相当关键,起到统领全诗或成为诗歌前后转折的纽带。此题的难度较大,“诗眼”是“吟未稳”,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没有找到精彩的句子”,上阕正是围绕这三字展开描写,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手法从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使感怀、怀古伤今,主要用于整首诗歌的赏析,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联,修辞主要主要是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主要用于某句。此题是下片的分析,应该从抒情方式入手,主要是借物抒情,借梅花抒情,从修辞的角度把梅花拟人化,然后答出效果和表达出的情感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1)《观沧海》中展现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4)诗是有形的,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5)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或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参考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潮平两岸阔(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4)夜泊秦淮近酒家,乱花渐欲迷人眼。?(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题解析:注意必须和原文的字一致。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小题1:从全诗来看,尾联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小题2:颔联情藏景中,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对友人依依难舍的别情;(1分)②对坎坷人生的悲叹:自幼失父、远役他乡、饱经困厄、绝少知音;(2分)③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之叹。(1分)
小题2:①上句写故人沿路远去,阴云密布,天幕低垂,小路仿佛伸出寒云之外,此景阴冷、压抑,有力地烘托出离别时沉重、悲凉的心境。②下句写客去人归,时值薄暮,又逢阴雪,郊原茫茫、踽踽独行,无限空寂凄凉,写尽诗人心中的孤独苦寂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泪”字包含了哪些情感,其实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先写景后抒情,分析结句中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自然要结合全诗,题干明示出来,只是给诗歌鉴赏能力差的考生以警示而已。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溢于言表。全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小题2: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告诉考生颔联“情藏景中”,一是赏析范围在颔联,二是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诗歌怎样寓情于景的提炼出来。颔联“寒云”“暮雪”二景分别渲染了诗人送别友人上路和友人离别后独自回归的悲凉和孤寂之情。送别之景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