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0:20: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萧 乾 先 生 印 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十八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等,早已译著等身。
正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他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萧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触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他说:“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一副年轻人的脾气: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的训练有关。这种脾气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
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种种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损失未免太大。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文学史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必互相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
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事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
选自《书屋》,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
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重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着、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
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
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

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
(2)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6分)
(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这样写,对你有哪些启发?(8分)


参考答案:
(1)CE
(2)①萧乾先生认为这项翻译工作比较难,他对此持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
②他主张对已有相关翻译的,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未翻译过的作品,要独立思考。
(3)第一次见面是全面介绍萧乾先生的需要,第二次是为了补充说明萧乾先生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注意尊重他人。两次提到这个纸条,前后照应,更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虽年老体衰去仍注意尊重他人,不矜持倨傲、不老气横秋的特点。
(4)特点:①支持肯定年轻人的工作,鼓励独立的工作方式;②说话文雅和蔼,待人温和,厚道、有修养;③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④有较真、执着,甚至“倔”的一面;⑤对于个人的尊严敏感且较真。(答出四条即可)
启发:①写人物传记时要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多使用对话;②要辨证地、全面地表现人物,这样传主才更有立体感。


本题解析:
(1)从“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就得独立工作了,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作者的翻译工作是给予肯定的,“不过表明……”与文意不符。B项,作者写这段故事是为了表现萧乾的坦率。 D项,“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不对,委婉是传主说话的方式。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原文“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即可得出答案。
(3)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回答。
(4)此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总结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远铭记张明觉教授
——最早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华裔科学家
姚诗煌
  当获悉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时,我立即想到了一位对“试管婴儿”的诞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先驱者——华裔科学家张明觉。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正是他首先发现了“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试管婴儿”最终能呱呱坠地。为此,他最早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按理,他完全应该同时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遗憾的是这位生殖生理学领域的科学大师,已于1991年作古。作为国内最早采访过张明觉教授的记者,我深感有责任把他的科学贡献介绍给读者,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位华裔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张明觉是山西省岚县人,出生于1908年10月10日。1933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系,193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5年到美国乌斯特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与人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口服避孕药,至今仍为全世界妇女所采用,故被称为“避孕药之父”。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化”的概念,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1951年,他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同年澳大利亚学者奥斯汀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相同现象。国际生理学界把他俩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张—奥原理”。这一现象的发现解开了精卵受精之谜,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他首先报道兔卵的体外受精获得成功。迄今为止,多种动物卵子的体外受精及其技术上的改进都源于他的首创性研究。
  爱德华兹和他的合作者斯特普托在回忆完成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实验的艰辛过程时,曾数次提到了张明觉的名字。当年他们曾经历过几百次的失败,当读到张明觉的研究论文时,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帮助。所以,当路易斯·布朗出世时,有报道将她称为“张明觉的女儿”,张明觉又获得了“试管婴儿之父”的誉称。
  张明觉治学严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五十余年的研究生涯中,一共发表了三百余篇研究论文,获得过许多国家及国际学术组织授予的奖章、奖金等,并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他所开创的这项工作,终于在今年登上了诺奖榜时,这位先驱者却逝离我们近20年了。
  我们不能忘了张明觉。但张明觉一定会以淡定、欣慰的心情,看待爱德华兹能在今天获得这一诺奖桂冠。张明觉是一位十分低调和谦虚的学者。1980年,就在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后2年,我获悉有一位华裔科学家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先驱者,恰巧他在上海访问,但身体欠安,我便设法在华东医院的病房里采访了他。当时,他很少谈自己的贡献,而是以十分感恩的心情,回忆起自己的导师闻亦传先生对他的指导和帮助。张明觉说,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在闻亦传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为此,署名时他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没想到受到了一顿严肃的批评,闻先生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去掉。他说,闻亦传先生的精神和学风,影响了他一辈子。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当我们又一次地谈论,什么时候中国科学家也能获得诺贝尔奖时,我想,获奖不仅需要有一流的工作和贡献,更需要的是一流的精神和学风。为此,我们真的应该永远记得张明觉教授,记住老一代科学家的人格和风范。(2010年10月13日《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说听到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获奖的消息马上就想到张明觉,说明作者对罗伯特·爱德华兹的获奖颇有不满,为张明觉教授的遭遇鸣不平。
B.按理张明觉教授有机会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可惜的是他已于1991年逝世,说明诺贝尔奖不会授予逝世已久的人,即使是取得再大的成就。
C.国际生理学界把张明觉教授和澳大利亚学者奥斯汀博士共同发现的“精子获能”这一研究成果命名为“张—奥原理”,说明张明觉教授的贡献要比奥斯汀博士大。
D.文中说“当他所开创的这项工作,终于在今年登上了诺奖榜时,这位先驱者却逝离我们近20年了”,表达了作者因张明觉教授的逝世而未获诺贝尔奖深感遗憾,当然也再次肯定了张明觉教授的科学成果。
E.作者认为中国科学家要想获得诺贝尔奖,不仅需要一流的工作和贡献,更需要的是一流的精神和学风,表明他对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和学风有一定的担忧和不满。
(2)本文的题目是“永远铭记张明觉教授”,文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永远记得张明觉教授”,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最后一段讲述对张明觉教授做的一次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科学家,张明觉教授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国人骄傲,然而“华裔”的称谓又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失落。对此有人说,中国科学家很难取得诺贝尔奖;也有人说,中国科学研究的环境还欠缺很多;还有人说,诺贝尔奖的评选理念尚需修改。请你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2)一、展示出张明觉教授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人类生殖生理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二、张明觉教授作为老一代科学家所体现的谦逊人格和严谨学风深深地感染着作者,值得人们学习。三、采访中张明觉教授回忆的曾经发生在他与导师闻亦传先生之间的故事,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对张教授是一位十分低调和谦虚的学者的评价;同时也自然引出了下文对“中国科学家什么时候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思考,并道出了永远铭记张明觉教授的原因。(意对即可)
(4)客观:文中张教授虽未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已经具备了获奖的资格,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从其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张教授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在国外完成的,可以推知学术环境对科学成果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观:作者在文末提到获奖不仅需要有一流的工作和贡献,更需要的是一流的精神和学风,似乎在告诉我们,在今天,中国科学家不仅要在科学研究上做更多的努力,更要在自身的修养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只有这样,才会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小题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E.通过过节来“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是说给人们内心中一些被压抑的理想一个施展的平台。
小题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4分)
小题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E
小题1:B
小题1:(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小题1: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


本题解析:
小题1:“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小题1:B项阐述无限夸大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小题1:结合关键句“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泉水里的歌唱
侯德云
  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个更加火热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几天后,兰花花就要到城里上大学了!
  兰花花在心里想,离开村子前,肯定会有一个仪式的,肯定会有的。但她想不出仪式的具体内容,会不会像新娘出嫁那样呢?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真是那样的话,她就可以……想到这里,兰花花脸蛋儿红了,红得很厉害。
  村名叫一滴泉。一滴泉村有一个习俗,谁家有了喜事,都要用泉水搞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的年龄比兰花花大很多。男娃子娶亲,新郎要用泉水洗脸洗头;女娃子出嫁,不光用水洗脸洗头,还要用泉水擦擦身子;谁家来了高贵的客人,要用泉水打一碗荷包蛋给客人吃。一滴泉村的泉水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必须经过村委会批准才行。泉眼旁边有人白天晚上守护着,你去偷一滴试试,全村人会用唾沫星子喷死你!
  一滴泉村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这里的人一辈子才能洗上两次澡,生下来的时候洗一次,死去的时候再洗一次。这里的人饮用的是雨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挖一个蓄水窖,下雨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喊着叫着冲进雨中,手忙脚乱地把雨水引到水窖里去。这里的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下雨,可老天爷偏偏不爱下雨!
  跟周围的十里八村相比,一滴泉村还算是幸运的。村西头的山脚下,有一处长年不断的泉眼,一线亮晶晶的细水从石缝里渗出,亮晶晶地滴下来。让人遗憾的是,泉水滴得极慢,一滴,一滴,一滴,急死人。村里的小娃娃们常常聚到泉眼旁边看光景,一边看一边念叨。
  “一滴,一滴,一滴……”一滴泉的名字就是这样被念叨出来的。
  再过几天,兰花花就要离开故乡,到远方,到不缺水的地方,去学习,去生活了。兰花花的心情很激动。
  一滴泉村人的心情同样也很激动。兰花花是村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们不能让她悄悄地走出去,他们要为她搞一个欢送仪式,村子里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个欢送仪式。
  村主任召集人开会,商量了大半天,最后决定让兰花花洗一次澡,用一滴泉的水让她痛痛快快地洗一次澡。
  村主任在全村人面前说:“就是这个。咱一滴泉的女娃娃,不能让城里人笑话!”
  兰花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激动得浑身发抖,她激动得满脸都是泪花花。
  仪式在村子里的一棵老槐树下举行。村主任派人在老槐树下围了一道篱笆墙,篱笆墙上搭一条雪白的毛巾。篱笆墙里放着一桶清清的泉水和一块香皂。仪式开始了。村主任对围观的人群说:“汉子们都把身子转过去!”全村的男人都背过了身子。
  村主任把毛巾递给妇女主任,对她说:“你给咱娃儿搓。”
  妇女主任扭头看着兰花花,兰花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妇女主任笑了,妇女主任笑着对村主任说:“你也是条汉予,你咋不转过身去?”
  全村人都嘻嘻地笑了起来,村主任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的耳朵,红着脸膛走到一边去了。
  只有兰花花没笑。她默默地走进篱笆墙,默默地褪掉身上的衣裳。用毛巾在身体上细细地搓一遍,然后用香皂,用清清的泉水,柔柔地洗。当兰花花穿好衣裳走出篱笆墙的时候,全村人都惊呆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娃子。
  先是村主任放开了喉咙唱,紧接着全村人都放开了喉咙唱:“……一十三省个女儿家哟,数咱兰花花好……”
  兰花花始终没说一句话。清凉的泉水浇到她身上的那一刻,她哭了。她一直在哭,不出声地哭。仪式结束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女人也都哭了。(选自《最具阅读价值的小小说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个更加火热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来看,这个村子是比较落后的,以前没有人上过大学。
B.如果有人偷一滴水,全村人会用唾沫星子喷死他。因为一滴泉村有一个习俗,只有谁家有了喜事,才能用泉水搞一个仪式。
C.一滴泉村村名的由来非常独特,由此来看,这个村子很幸运,名字也是非常富有诗意的。
D.兰花花就要到不缺水的地方去学习和生活了,村里知道她不会再回村里生活,把她当嫁出去的姑娘看待,决定用泉水让她洗一次澡。
E.文章反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现实生活主题。在为大学生送行的独特仪式上,让我们窥见西部落后地区凄惶的一幕。
2.小说的结尾,兰花花哭了,“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女人也都哭了”。结合文章分析,兰花花为什么哭,村里的女人为什么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题“泉水里的歌唱”具有怎样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兰花花始终没有说一句话,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E
2.兰花花哭的原因有两个:①为自己享受了全村人从未享受过的特权(除生死之外还可以用泉水洗澡)而激动;②为自己所生存的村庄恶劣的生存环境而难过。村里女人哭的原因主要是为自己所生存的恶劣环境和处境而伤感。同时也是为兰花花感到自豪。(在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哭不见得全是因为难过,也可能是因为激动、喜悦等)
3.既表达了村民们为兰花花感到骄傲自豪,也表达了村民们对兰花花即将走出困境的羡慕和祝福,同时也隐隐表达出对新生活的期盼与憧憬。
4.①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实写村民们的语言,虚写兰花花的语言;②兰花花一言不发,实则是满腹心事,千言万语无从诉说,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也有难舍故土、乡邻的矛盾心理,更有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沉思;③作者只写兰花花的活动,不写她的语言,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关键在于找准探究点。兰花花一言不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1.作者为什么想“迷一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幸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要有“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统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而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为多年来,我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人生之路,过于单调乏味,失去了对路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2.①说明地球上生物尽管卑微但也受到宇宙星空的关照。
  ②与后文写人接受宇宙星空的恩惠而有感悟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3.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的影响;宇宙星空对他们的召唤和启示;自身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意思对即可)
4.为伟大深邃的宇宙星空对人的仁慈关照而流泪;为浩瀚无涯的时空光芒之海对心灵的召唤和启示而流泪;为依旧浩瀚壮美的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荒滩而流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