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君愕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太子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余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不悦,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旧唐书·列传四十》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查清除道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万乘失御——控制力,统治力
B.袭爵邢国公——承继
C.太子谢而遣之——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抵制,压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窃为足下寒心矣——罔薜荔兮为帷
B.以父死王事——忽魂悸以魄动
C.太子之居春宫——失向来之烟霞
D.乃留拜内史——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3.下列对原文加粗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
A.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 /有司断以极刑 /则天欲赦之
B.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 /断以极刑 /则天欲赦之
C.时御史中丞 /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 /断以极刑 /则天欲赦之
D.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 /后坐事系狱 /有司断以极刑 /则天欲赦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先锋陷阵,力战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1)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入敌阵,力战而死。
(2)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
(3)于是向他咨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治理乱世之策十余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其他题 翻译下面的语句。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译文:_? 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人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译文:___? 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译文:? 。
参考答案:(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②唯命之从
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⑤不爪剪
⑥恶乎往而不可哉
⑦日夜相代乎前
⑧不得复使
A.①③⑤/②④⑦/⑥⑧
B.①⑧/②⑤⑥/③④⑦
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1)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肚子饥饿的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是甘美的,口渴的人喝什么水都觉得是甜的。
(2)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渴的妨害吗?
(3)假如人们能使他们的心不像饥渴对于嘴巴肚子那样的妨害,那么尽管自己一时还不如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发愁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论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只是)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我)为什么请人代笔呢?(顾,副词,只。倩人,请人代笔。必须译出)
(2)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接受命令,曹操于是很懊悔的罢免了他。(关键词:受命:接受命令。罢:罢免。)
(3)况且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
(4)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5)认真地兴办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老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