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1:04: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10分)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节选自《答苏武书》,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适 万 乘 之 虏 遭 时 不 遇 至 于 伏 剑 不 顾 流 离 辛 苦 几 死 朔 北 之 野。
【小题2】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3分)
A.萧何樊於期李陵
B.萧统樊哙司马迁
C.萧统樊於期司马迁
D.萧何樊哙 李陵

【小题3】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小题2】D
【小题3】汉朝功臣受迫害的一些例子,苏武本人回汉朝后并未受到重赏,迫害功臣的朝臣反受重用。(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断句题要致力于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断句。做题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根据文意,利用实词,参照虚词,把握语法,研究句式,结合常识,考虑修辞。
考点: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根据本段的出处《答苏武书》和“汉与功臣不薄。”可以推断出萧即萧何,哙即樊哙,陵即苏武的好友李陵。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通过这两个句子可以确定答案。然后转化成自己的理解概括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附译文: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B.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C.所以遣将守关者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用来……的”,其他三项都是“……的原因”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2012·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则”、“也”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分辨)
C.孰为汝多知乎(聪明)
D.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封闭,封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随秦王觚使慕容垂,历六载乃还。拜后将军。顷之,为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胡刘虎等聚党反叛,公孙表等为虎所败。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司马德宗将刘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将逼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所部弃城济河,仲德遂入滑台。乃宣言曰:“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太宗闻之,诏建自河内向枋头以观其势。仲德入滑台月余,又诏建渡河曜威,斩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军人与语,诘其侵境之意。
迁广阿镇将,群盗敛迹,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济河,徇下青兖诸郡。建济河,刘裕兖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东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先聚党于济东,皆率众降。建入临淄。刘义符前东牟太守清河张幸先匿孤山,闻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义符遣将檀道济、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还。建以功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彦之、仲德等自清入济,东走青州。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弃须昌,南奔湖陆。建追击,大破之,斩首五千余级,遂至邹鲁。还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薨,时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谥曰襄王,赐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贺兰部幸:驾临
B.建前功念:考虑
C.镇南将军加:加封
D.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向南

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叔孙建智勇的一项是
①虏其众十万余口
②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③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
④建追击,大破之
⑤建不克而还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建是代郡人。他的父亲是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B.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在将要逼近滑台时,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趁机占领滑台。
C.叔孙建威震四方,如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但是在叔孙建占领彭城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
D.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5分)
(2)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其余的人四处奔逃,投进沁河而死,河水因此而不能流通,(叔孙建)俘获他们的部众十万多人。
(2)晋国本来是想用布帛七万匹向魏国借路,没想到魏国的守卫将领会如此轻易放弃城池。


本题解析:
小题1:南:名词动用,向南进攻。
小题1:②这是他因公事被免职;⑤这是他没有攻克东阳。
小题1:应该是占领“青州”以后。
小题1:①“走”“为”“虏”各1分,整体通顺2分②“本”“假”“便”各1分,整体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叔孙建,代郡人。父亲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叔孙建年轻时以机智勇敢闻名。太祖前往贺兰部,叔孙建时常跟随在左右。登国初年,任命叔孙建为外朝大人,和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队国家大事的谋划。跟随秦王元觚出使慕容垂,经过六年才返回。被任命为后将军,不久,担任都水使者,中领军,被赐爵安平公,加授龙骧将军。外出任并州刺史。后来因公事免职,守护邺城园池。
太宗即位,考虑到叔孙建以前的功劳,于是任命叔孙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凶残的胡人刘虎等聚集党羽反叛,公孙表等人被刘虎打败。太宗赐给叔孙建以前的封号安平公,统领公孙表等人去讨伐刘虎,斩首一万多级。其余的人四处奔逃,投进沁河而死,河水因此而不能流通,(叔孙建)俘获他们的部众十万多人。
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将要逼近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于是进入滑台。就扬言说:“晋国本来是想用布帛七万匹向魏国借路,没想到魏国的守卫将领会如此轻易放弃城池。”太宗听说后,诏令叔孙建从河内赶到枋头去观察形式。仲德进入滑台一个多月,太宗又诏令叔孙建渡过黄河炫耀军威,斩杀尉建,把他的尸体投入黄河中。呼唤仲德军队中的将领和他们对话,诘问他们侵犯疆域的意图。
调任广阿镇将,盗贼收敛行迹,威名大震。时间长了,被授任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领部众从平原渡过黄河,一路攻取青州、兖州各郡。叔孙建渡过黄河,刘裕的兖州刺史徐琰奔往彭城,叔孙建于是向东进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这时都率领部众投降。叔孙建进入临淄。刘义符的前东牟太守清河人张幸原先躲藏在孤山,听说叔孙建到来,率领两千人在女水迎接叔孙建,于是在东阳城包围义符的青州刺史竺夔。义符派遣将领檀道济、王仲德救援竺夔,叔孙建不能攻克而返回。叔孙建因功劳获赐爵位寿光侯,加授镇南将军。
叔孙建和汝阴公长孙道生渡过黄河向南进发,彦之、仲德等人从清水进入济水,向东逃到青州。刘义隆的兖州刺史竺灵秀放弃须昌,向南奔往湖陆,叔孙建追击,大败灵秀,斩首五千多级,于是到达邹鲁地区。返回驻守范城。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逝世,时年七十三岁。世祖悼念怜惜他。谥号为襄王,赐令安葬在金陵。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