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诗经》中的"颂"不是代表《诗经》的文学艺术水平,艺术水平最高的应是"国风",因而作者作此类比并不能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小题1:根据第二段“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可推断是C;
小题1:文中说"已出现不少文人五言诗",不能说明其作者就是以"专业诗人为主"
小题1:A项《汉书·艺文志》中只是著录了篇目,并没有收采内容。C项"汉乐府"中的"国风"有138首诗错误,原文是说"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D项"不讲章法"错误,原文中是说"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不等于不讲章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乔布斯的双面人生
蔡恩泽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在官方网站贴出乔布斯遗照,宣告这位传奇人物于当天早些时候去世。
(一)?
乔布斯的人生至少有三次大的失败:败于苹果的竞争对手IBM,败于“莉萨计划”流产,败于公司内部的排斥。但他把失败当成学费,从不言败。尽管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命运之神却眷顾他,他以他的超常智慧取得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硕果。
天才乔布斯一举颠覆了四个行业:
他用iPod颠覆了音乐。他用iPhone颠覆了手机。他用Mac、iPad颠覆了计算机。他又用皮克斯电影工作室奉献的《海底总动员》颠覆了电影,赋予了电影动画全新的含义。
这四个颠覆中,人生能涉猎其中一个就已无比辉煌,乔布斯的人生成就令全世界为之咋舌,为之动容,为之倾倒。
(二)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刺头”,他不仅孤傲、自大,而且不乏耍奸使滑、拉帮结派之举,甚至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他的传记中显示他如何让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是苹果创始人的沃兹帮助他干活,又如何用小聪明私吞奖金。掌管苹果后,他仍旧偏执、不合群、要求绝对服从。但他不乏奋斗精神,他并非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1976年4月1日,他与沃兹、韦恩在他养父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但成立不到两个星期,韦恩就当了逃兵,甩手而去。
他被斯卡利赶出苹果后,沉寂了数月,朋友们曾担心他会自杀。一天,乔布斯在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聊天时,突然产生了创办下一家公司的冲动,这个公司就是NeXT。乔布斯仅仅为了让设计师保罗·兰德设计NeXT公司标志,就花了10万美元。这体现了乔布斯追求完美的奋斗精神。
当苹果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又勇敢地挺身而出,临危受命,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准备承受骂名的勇气,还有一种让企业转危为安的决心。
(三)
乔布斯也是肉体凡身,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却亮起了红灯。2004年,他被诊断出患了胰腺癌,在胰腺内的恶性肿瘤引起死亡的概率非常高。而他天才的灵感与创造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像电火花一样迸发出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表示,乔布斯是他见过的最具灵感的企业领袖,正是他拯救了苹果。
在他第一次请病假时,就有评论说,他病休期间可以思考科技产品的更广阔图景和更遥远未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乔布斯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他从不为自己偷学伟大的创意而惭愧。苹果的产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的创意来源于一群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和历史学家。从其它领域的创新高手那儿偷来创意并应用到你的事业中,是完全可行的。
(四)
他辞去苹果CEO,带着身躯的伤痛离开苹果一线,就像重伤的战士撤出战壕一样。他病情不容乐观,从此再无乔布斯。
这位天才对于苹果来说,是命悬一线的人物,是伟大的栽培家。回顾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苹果与他息息相关。
1976年,他和好友共同创立苹果公司。1985年9月乔布斯被迫辞职,与苹果分手近12年。在这12年中,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日渐没落。1996年,他重返苹果公司,再次担任CEO,从那时起,苹果打上了不可磨灭的乔布斯印记。2004年,他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下挫10%。2005年,在他主导之下,苹果推出iPod nano,苹果重新回归市场宠儿。2009年,他申请5个月病假,苹果股价又大跌7%。2010年4月3日,他推出iPad,引领全球私人计算机进入“平板时代”。
从上述时间表不难看出,他救苹果于危难之间,他给苹果带来神话般的辉煌。苹果的兴衰转折无不彰显他的影子,苹果的成长完全依赖他的个人影响。但问题在于,假如有一天,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该如何保持长期发展的动力。
乔布斯卸任CEO一职并去世,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作为天生的领袖,他的地位无可取代,他的个人魅力无人企及。从这个意义上,乔布斯也许是苹果的终结者。
(原载2011年10月8日香港《大公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乔布斯的一生虽然遭遇了三次失败,但他屡败屡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超常的智慧颠覆了人们对音乐、手机、计算机和电影的理解,令全世界为之倾倒。
B.乔布斯孤傲自大,偏执,不合群,有时还耍奸使滑,拉帮结派;但同时他具有奋斗精神,不向失败妥协,充满追求完美的激情,具有无人企及的个人魅力。
C.在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乔布斯天才的灵感与创造力终于像电火花一样迸发出来,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iPad、iPod、iPhone等新产品相继上市。
D.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乔布斯息息相关,他本是该公司的创立人之一,在公司面临困境时,当初被迫离开的他又重回公司,挽救了“苹果”,创造了辉煌。
E.乔布斯的天生的领袖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每当缺少了乔布斯,苹果公司就会出现动荡,乔布斯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乔布斯成了“苹果”的终结者。
小题2:文章最后说“乔布斯也许是苹果的终结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3:本文在介绍乔布斯的传奇人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4:从全文看,乔布斯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具备了众多优秀品质。乔布斯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1:①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乔布斯休戚相关;②苹果的成长完全依赖乔布斯的个人影响;③乔布斯的地位无可取代;④乔布斯的个人魅力无人企及。
小题1:对比。(2分)本文设置了四组对比来体现标题中的“双面”(2分),即:“倒霉”与“幸运”、“糟糕”与“完美”、“凡人”与“天才”、“栽培”与“终结”(2分)。
小题1:纵观全文,乔布斯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具有以下优秀品质:①从不言败;②超常智慧;③奋斗精神;④勇气和决心;⑤天才的灵感与创造;⑥善于借鉴。(答上两点即可得2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人生启示:①人无完人,乔布斯是人不是神。尽管乔布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奇才,取得巨大成就。②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要因为失败和挫折就一蹶不振。③后天的努力和奋斗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既要勇于创造,又要善于借鉴。(6分,一条3分,答出两条来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的错误在“遭遇三次失败”,文中说“至少有三次大的失败”;C的错误在“天才的灵感与创造”与患胰腺癌并无因果关系,不该用“才”,另外,“iPad、iPod、iPhone相继上市”上市顺序错。E说“他成了苹果的终结者”不妥,文中说“也许是”,若选此项可给1分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每条2分,有三个概括的可以交代即可得满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郭木匠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斧子看看家中里里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的像模像样。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清水镇回来了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杨木匠说:“咋了,这个也学?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个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给师傅请安了。”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清漆。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爹,我本来要请你打衣柜,师兄怕累着你,抽空给我打了。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工钱呢,五五开。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作者郭凯冰,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斧子因生活所迫,打鲤鱼端尿盆,终于拜五爷为师,学到打草鞋的手艺。艺成之后,又因为草鞋生意不好而转投杨木匠学艺。
B、斧子学艺时,总是把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花番心思用上,最终炼就了一手比师傅用料更省,家具却精致结实的好手艺。
C、对于斧子抢了自己的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斧子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身上有着许多农民式的纯朴品性,如孝顺师长、心地善良、勇担责任、精明能干等。
E、本篇小说小巧精致、情节紧凑。具有叙事干净利落,写人形神俱佳,语言长短有致的突出特点。
2、小说开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小说情节、主题,探究一下作者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为结局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C
2、①内容上,表现了斧子的坚韧、精明能干、孝顺师长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作了必要的铺垫;并呼应了后文“斧子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描写。(意对即可)
3、①这一结局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描写,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
②这一结局更能突出地表现斧子心胸宽广的性格,斧子学徒时就已学会描金花,却担心抢了杨木匠的生意而迟迟不愿在他人面前展现。
③这一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那一幕。(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务,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南风窗》2013年第24期
小题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C.欧洲 “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中“定会”一词,变或然为必然,混淆逻辑范围;C项中“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她”本人非作品,选项偷换概念;D项中“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一说没有注意到基因科学可能造成的危害,表述绝对。
小题2:A这是制止违反科学精神的做法,选项“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曲解文意;B欧洲科学家反对,基因工程的农业会导致“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应防止其危险;“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说系无中生有;C、不只是“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选项混淆范围。
小题3: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原文是从基因科技发展的整体而言的,选项混淆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