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B.“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C.“儒家道统”独立于“政统”“皇统”之外,甚至凌驾于它们之上,起到了一种制约作用。 D.“儒家道统”就是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A(A项谈的是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关系而非与孔孟之道的关系)
小题2:D(D项“古代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道统”的具体“体现”,而非“就是”)
小题3:D(A.儒家也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不是“主要的”,从结尾“纯粹”一词也可以体味出;B.人君行为不当并不是引起五行变化和四季失常的唯一原因;C.“有一点威慑性”,故“决定性作用”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闻先生认识得特别亲切,表现得特别强烈。他在过去的诗人中最敬爱杜甫,就因为杜诗政治性和社会性最浓厚。后来他更进一步,注意原始人的歌舞:这是集团的艺术,也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艺术。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
但是他并不忽略语言的技巧,大家都记得他是提倡诗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诗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散文如《唐诗杂论》,可惜只有五篇,那经济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简直是诗。我听他近来的演说,有两三回也是这么精悍,字字句句好似称量而出,却又那么自然流畅。他因此也特别能够体会古代语言的曲折处。当然,以上这些都得靠学力,但是更得靠才气,也就是想象。单就读古书而论,固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可是还不够,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这里需要细心,更需要大胆。闻先生能够体会到古代语言的表现方式,他的校勘古书,有些地方胆大得吓人,但却得细心吟味所得;平心静气读下去,不由人不信。校书本有死校活校之分;他自然是活校,而因为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骎骎乎驾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而上之。
他研究中国古代,可是他要使局部化了石的古代复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因为这古代与现代究竟属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历史是联贯的。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古代;可是,是“我们”在客观地认识古代,现代的我们要能够在心目中想象古代的生活,要能够在心目中分享古代的生活,才能认识那活的古代,也许才是那真的古代——这也才是客观地认识古代。闻先生研究伏羲的故事或神话,是将这神话跟人们的生活打成一片;神话不是空想,不是娱乐,而是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这是死活存亡的消息,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纪录,非同小可。他研究《楚辞》的神话,也是一样的态度。他看屈原,也将他放在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里看。他承认屈原是伟大的天才;但天才是活人,不是偶像,只有这么看,屈原的真面目也许才能再现在我们心中。他研究《周易》里的故事,也是先有一整个社会的影像在心里。研究《诗经》也如此,他常说笑话,说他研究《诗经》,越来越“形而下”了——其实这正表现着生命的力量。
他是有幽默感的人;他的认识古代,有时也靠着这种幽默感。看《匡斋尺牍》里《狼跋》一篇,便知道他能够体会到别人从不曾体会到的古人的幽默感。而所谓“匡斋”本于匡衡说诗解人颐那句话,正是幽默的意思。他的《死水》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也是一首难得的幽默的诗。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八十岁,现在还不满四十八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闻一多不仅提倡诗的新格律,也创造诗的新格律,如《红烛》《死水》和《唐诗杂论》等集子都体现了这一点。
B.闻一多从敬爱杜甫到注意原始人的歌舞,是他对文学态度的更进一步的表现,也是因为原始人歌舞更具有热情、力量、火一样生命的特点。
C.闻一多在校勘古书方面,既细心又大胆,属于活校的行列,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比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高了许多。
D.闻一多研究伏羲的故事和神话,没有将之当成空想和娱乐,而是当成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来研究。
E.《红烛》《死水》等集子,既有爱国热情,也有语言技巧,还有幽默感,体现了闻一多是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的学术价值。
小题2:联系全文,从闻一多的“语言”和“研究古代”两个方面,概括闻一多对中国学术的贡献。(6分)
小题3:作者在文末说“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试分析一下“他”和“我们” 为什么“不甘心”?(6分)
小题4:有人说闻一多先生是严谨的,也有人说闻一多先生是随和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请结合文本,说出理由。(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D(选B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A、C项不给分。)
小题2:重视语言技巧,体现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和古代语言研究方面,提倡新格律和语言的简洁,活校勘古书。(3分)?复活古代文化,体现在研究中国古代方面,关注生命欲和生活力。(3分)
小题3:“他”不甘心:因为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八十岁,现在还不满四十八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2分)“我们”不甘心:①我们失去了一个爱国诗人。(2分)②闻一多先生的离去,给中国学术造成极大的损失。(2分)
小题4:示例:闻一多先生既是严谨的又是随和的。(2分)严谨:①诗歌和散文的语言严密,如散文《唐诗杂论》,虽只有五篇,但篇幅完密而短小;(2分)②校勘古书细心吟味,做到活校。(2分)随和:①他常说笑话,说他研究《诗经》,越来越“形而下”了——其实这正表现着生命的力量。②他是有幽默感的人。(以上两点任答一点2分)
(观点2分,理由6分。如学生只答一个方面,至多给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中的《唐诗杂论》不是诗集,是散文集。C项中的“高邮王氏父子”是活校,不是死校。E项中的“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扩大了原文的范围,原文为“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小题2:“语言”方面从第二段概括,“研究古代”方面从第三段概括。
小题3:“他是不甘心的”的答案在最后一段,“我们也是不甘心的”联系闻先生的两个身份概括:①失去了一个爱国诗人。②给中国学术造成极大的损失。
小题4:从“严谨”和“随和”两个方面回答。从文本中概括相关事例证明,条理清晰,内容完备,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扯淡
侯德云
岁月 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头发白的已经白了,没白的也快白了。牙齿掉的已经掉了,没掉的也快掉了。爷爷老喽。人总是要老的呀。?
爷爷老了老了,老出个毛病。有事没事,爱闲扯个淡,唠唠叨叨,把肚子里的旧货、陈麦子、烂高粱抖落一地,扫不尽。
孙子听着烦。烦就烦你的吧,爷爷不理那个茬,有滋有味地叨咕下去,大智若愚的样子,或者也可以说是大愚若智。
爷爷说:那年,我还是个愣头小伙子哪,参加了游击队。晚上端鬼子岗楼,不知谁,弄出一个响儿,被鬼子发现啦,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一个劲地扫。狂得不知姓个啥。狗日的!
孙子懒懒地捡起话头:岗楼端了没?
爷爷沉了脸,摇头:没。狗日的狠哩。死了两个兄弟。那几天,心里就是一个恨!
默了一瞬,爷爷笑:个把月,又去,端了个屁的。炸药包,手榴弹,轰轰地响。出了口鸟气啊。
孙子脸上木木的,半晌,吐了一个问:游击队啥编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爷爷凝了怔。
孙子又吐了一个问:企业吗?国营还是集体?
爷爷又凝了个怔,无话。
孙子勾了头,翻一本花里胡哨的杂志,哗哗地响。
爷爷瞟了孙子一眼,接着往下扯:转过年,我参加了八路。嗬,那叫神气!队伍往外一拉,漫山遍野,海啦。打大仗!啥也不顾,劲儿劲儿的,就是一个冲!小日本儿,稀巴啦,举了白旗,降了。
孙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爷,你干掉了几个小日本儿?
爷爷笑,悠儿悠儿的:哪有空儿数哇,大其概说,不下八九十来个吧。嘿嘿。
孙子生了兴致,扔了手里的杂志,嚷:爷,你发财啦。干掉一个,得多少奖金?
爷爷岔了嗓:奖金?没啊。倒是身上让狗日的枪子钻了几个洞。
孙子矮到真皮沙发深处,撇撇嘴:爷,傻了吧你,没奖金干个啥劲儿?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他妈的是大款!
爷爷吼:炮火连天,狗日的打到家门口啦,唱个屁歌?踢个屁球?
孙子一脸不屑:那就去做买卖,就便还能跟日本人搞个合资企业,当个老板多牛气?话再说回来,干啥不比打仗强?死了白死。嘁!
爷爷垂下眼皮,锁了嘴,抬腚下楼,弓身背手,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
日头撞向西儿,洒一坡血,那景,酷似刚刚了事的战场。
爷爷叹了一口气。停停,又叹了一口气。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
(选自《百花园》)
小题1:“岁月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小说开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4分)
小题2:这篇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当今社会,年青一代的观念跟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差异真是太大了,有如隔了一道无形的沟壑,难以交流,更难以达成共识。年轻人常常把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所崇尚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看成是愚蠢的表现,是毫无用处的垃圾,不值一提。甚至,有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昂起头来训斥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已经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而且不久以后就会开花结果似的。《扯淡》中,“孙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爷爷”对“孙子”的那番“高论”有什么反映?在此基础上,概括作品的主题。(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开头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岁月“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说爷爷“老喽”,(1分)实际上是在暗指并慨叹孙子对那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和传统的无知和无视。(3分)
小题2:第一,通篇都用短句,既充满张力和活力,又不见枝蔓及造作。第二,高度生活化和口语化。第三,语句排列方式独特,在整体上组合出了一种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沧桑感,有力地表现并强化着作品那严肃又蕴藉的立意。(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
小题3:在孙子看来,只有做大款、当老板和发财,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打仗是“死了白死”。孙子最关心的是“游击队啥编制”和“干掉一个(小日本儿),得多少奖金”,并觉得爷爷实在是太傻,因为“没奖金干个傻劲儿”。(2分)对于孙子就是这般看待爷爷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爷爷只有“垂下眼皮,锁了嘴”,“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地“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 (2分)
主题:深沉地叹息着年轻一代精神世界的苍白贫弱,从而无声又强烈地呼吁着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长期以来,将“装饰”单纯看成是一种“美化”的手段。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中国以后,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更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以为“无装饰”或者“反装饰”才是“现代设计”。这种狭隘的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为人所共知。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又肤浅地、表面地将装饰手段运用到创作和设计当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装饰手段,使作品呈现杂乱无章“非驴非马”的可笑面貌,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饰设计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生吞活剥“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近些年那种不知所云的“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更是大行其道,造成了中国装饰艺术发展的重大失误。怎样创建和发展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设计问题,而成为了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的面貌使之变化更新的活动,装饰艺术家追求的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装饰艺术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从这一立场出发,有艺术史学者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艺术史。”超越将装饰艺术仅仅看成“形式美”的观念,如何将装饰艺术与造型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注重装饰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注重结构和造型的、被称为“无饰之饰”的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世纪世界的变化、未来世纪中国的变化,无疑将极大影响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研究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中国的艺术和设计、包括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使中国现代装饰艺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又避免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后现代思潮对我国装饰艺术影响的一项是(4分)?(?)
A.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
B.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在作品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手段。
C.在设计中体现“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
D.“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成为装饰设计的流行时尚。
(2)下列各项中,对“装饰艺术”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使之变化更新的一门艺术。
B.从装饰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美术史的主要内容是装饰史。
C.长期以来,将装饰艺术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美化”的艺术手段。
D.装饰艺术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4分)(?)
A.如何清除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B.如何使装饰艺术和造型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C.如何使装饰艺术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又避免其带来的种种弊病。
D.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要解决对于“装饰”的认识问题。
B.艺术的发展、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C.超越东西方的对立,超越传统和现代的对立,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装饰艺术正处在现代主义向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本题解析:
(1) 是现代主义思潮的表现)(2) 是讲装饰艺术的发展推动了美术的发展)(3) 不是清除整个影响,只是消除负面影响)(4) 不能从文中得出此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