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7 21:05: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简答题。(100字左右)这是一个电报,很简单的几个字:“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如何应急之处,乞速电复。费,巧。”
面对来自家乡双桥镇的告急电报,吴荪甫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面对告急,吴荪甫十分忧愁,他请来杜竹斋商量,并电报要求费小胡子先把现款安顿好,其余各店的货物能移则移。为了确保安全,还请杜竹斋和自己联名发电,请省政府火速调保安队前去镇压。


本题解析:双桥镇的产业是吴荪甫“三条火线”战斗中的一条,全书对这一线索的描写不多,因此本题有一定难度。“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费”的要求,二是吴荪甫自身的努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雅而俗
周悦群 邵建武
  本来,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书籍是第一珍惜之物。以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除了用“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类的顺口溜外,还有“书乃圣贤之物”的古训。在书刊收藏市场中,一直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一类的提示。因此,美术类图册如书一般,自然是文雅之物,即使置身市场,也还有着某种神圣性。同时,因为美术类图册印刷的成本非常高,是一般出版物的数倍,甚至更高,所以,一般人是不会随便去买一本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术类图册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美术类图册很少,书法方面是极少量的拓本,绘画方面则是十分简单的线描读物。后来,木版水印套色的有明崇祯年间的《十竹斋书画谱》与清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谱》。前者是我国最早的木版套色印画谱;后者又称《画传》,流行甚广,被誉为我国传统绘画的教科书,许多艺术大师都是从学习这套画谱开始走上从艺之道的。现在,它依然是中国绘画艺术方面最基础的蓝本之一。
  石印技术在清末民初传入我国,有不少线装的石印画都是在这个时期印行的。那时,“中华书局”“上海广益书局”“上海朝记书社”“扫叶山房北号”“同文书局”等都出版过不少石印画册。
  照相术的问世给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脑的出现更是给出版业提供了飞腾的力量与天地,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书画文物等图册类的出版。珂罗版在光绪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此后成了中国画复制印刷的主力工艺。现在,美术类图册的出版成了一件越来越容易的事情:它们是书画家成就的显现、艺术流派风格的展示、艺术团体实力的体现、机构举办相关活动的记录、文化公司商业运作的载体,也是某些小人争名夺利的大旗、某些奸商暗度陈仓的栈道……于是,美术类图册借各种原因、以各种方式问世,有的是高台,有的是陷阱,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产生着各自的影响。
  这几年,美术类图册作为书画艺术的延伸,作为文物与艺术品的佐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眷顾,同时,也沾惹上了一些俗气。那些艺术家的专集有的成了私心无限放大的膨胀体,“艺术大师”充斥其间,顶级词汇批发。那些艺术流派的合集有的成了乌合之众的集结、低水平作品的大杂烩。那些艺术团体的合集有的成了一群艺术家应酬作品的集合,成了粗劣艺术的垃圾箱。那些打着国家与机构名义组编的图册有的基本与公无涉,而是某个赞助公司所得的收藏集,或者是某些人的骗钱术。那些公司为了营利运作的图册有的在学术的外衣下,以次充好。而那些不法商人与无耻小人编著的图册几乎无学术可言,甚至就是非法出版物。但是,这些美术类图册在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正以历史见证物的身份为人们所重视。私下印制品成了公共读物,凑合之物成了艺术范本,商业行为成了学术举措,雅已不存,其俗甚大。同样以学术的名义、以艺术的名义、以历史的名义编纂印制的美术类图册,其质量好孬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因此,笼统地依据之、高抬之,且为之一掷千金,未免有些糊涂:我们有必要呼吁出版业严格把关,呼吁学术界加强批评,不能让那些俗不可耐但装饰高档的美术类图册把热爱艺术的人们带到沟里,进而把收藏界人士推向深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雅”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术类图册是很神圣的,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重大,在书刊收藏市场中价格不菲。
B.美术类图册的印刷成本非常高,质量也很好,但是数量极有限,不能普及。
C.美术类图册的读者多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这就使得其读者群素质较高。
D.过去,出版市场极其规范,几乎不存在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盲目出版的情况,人们的自觉性较强。
2.下列对于美术类图册由“雅”变“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家的专集、艺术团体的合集,还有一些出于某种目的出版的图册,没有质量保证。 B.一些质量差的美术类图册在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公然、公开、合法地出版和流行。
C.以学术的名义、以艺术的名义、以历史的名义编纂印制的美术类图册,鱼龙混杂。
D.收藏者盲目地相信图册评价,花较高的价钱来购买那些劣质图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术类图册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是因为其成本是一般出版物的数倍以上,一般人不会随便去购买。
B.明崇祯年间的《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最早的木版套色印画谱,许多艺术大师都是从学习这套画谱开始走上从艺之道的,它对中国画艺术的影响巨大。
C.书画文物等图册类的出版经历了木版水印、线描读物、石印技术、照相术、电脑技术等阶段,并逐步发展起来。
D.美术类图册出版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在收藏图书时不能盲从。


参考答案:1.A?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雷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而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划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的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象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侘傺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
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的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

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
小题2: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6分)
小题3: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6分)
小题4: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E
小题2:①莫扎特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②莫扎特的巨大的创作数量,繁多的品种,卓越的质地是独一无二的;③莫扎特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也是独一无二的;④莫扎特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狐朋狗友在作品中保留下来的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独一无二的。
小题3:莫扎特一生充满了坎坷:贫穷、疾病、妒忌、倾轧,但是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甚至没有挣扎的气息,我们更多是体会到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的风格歌颂和平、友爱、幸福,因此作者说“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
小题4:文中两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通过两位艺术家的对比,更突出莫扎特的独一无二,当然也写出了贝多芬的独一无二。第一次,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第二次,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这两次都突出了莫扎特的独一无二。两者对比,互相衬托,莫扎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写莫扎特的独一无二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中“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文章只提及“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并没有指出他“创作数量最多”。E项中《斐但丽奥》并非莫扎特作品,而是贝多芬的作品。
小题2:文章的标题就突出了“独一无二”,第一段是全文的总领起,也强调了“独一无二”,以下的段落也是从这个角度也分点展开的,只要抓住各层的中心句,则不难得出答案。
小题3:分析句子含义,一定要结合句子的具体的语境,文章中有现成的句子可作答案的,尽量用原文的;没有现成的句子,也要尽量筛选出原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也组成句子;如果也找不到这些词语,则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小题4:先找到写贝多芬的相关内容。本文的写作对象为莫扎特,写贝多芬就要考虑到和写莫扎特的关系。在这里是对比,目的是为了表现莫扎特的相关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小题1:请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小题2: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3分)
小题3:请分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4分)
小题4:小说以“魔盒”为标题,有什么样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小题1: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小题1: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小题1: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22分)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莫扎特和贝多芬。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我听过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15.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
————————————————————————————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3分)
(2)“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7.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6分)
————————————————————————————
18、本文中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请任选两种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1、(1)“流水和高山”是文章的缘起,引发了作者的思绪;(2)、“流水和高山”能形象地表现莫扎特和贝多芬音乐的特点;(3)流水和高山象征着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心灵相通.(4)流水和高山形象地表现二人的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每点1分)
2.(1)贝多芬的音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气势雄浑的乐章,也有优美的旋律.(3分)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强调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都是富有诗意的,高度肯定二人的音乐魅力。(或者突出二人的音乐能丰富人生感受。)(3分)
3、相同处:①都在作品中倾诉了对美的理解,倾诉了的真情。②都表现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能搏动听众的心弦。(2分)
不同处:①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优美,意境丰富;贝多芬的音乐气势磅礴,雄浑苍凉。
②莫扎特把忧伤和痛苦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贝多芬则直面痛苦,宣泄出澎湃的激情。
③莫扎特的音乐使人沉醉,使人平静。(或者对生命产生依恋,对生活产生憧憬;贝多芬的音乐让人激动,促人振奋(或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
4、①文章在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时,借助了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作品意境。作者写自己听贝多芬音乐时联想到杜甫的《望岳》、高耸的山峰、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喷薄的火山等。
②妙用对比。通过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多处对比,突出二人的音乐魅力
③巧用比喻(通感),形象地表现音乐魅力。
④侧面烘托。借助听众的感受渲染二人的音乐魅力。(以上四点,答出任何两点即可。亮出手法1分,结合文章阐释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