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1:09: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⑴,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⑵。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⑶,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⑷。”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⑴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⑵亮:通“谅”。⑶捐:除去。⑷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吾知之久矣(?)?⑵卿但之(?)
⑶元海果元达为黄门郎(?)?⑷既至,见(?)?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其暮(《晋书?陈元达传》)
C.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3: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3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⑵臣闻师臣者王。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原来?本来?早先 ⑵记住?⑶征召?征引 征用?⑷引导?带领
小题2:B
小题3:我如果早来,恐怕大王给我的官位超过我的能力,我担当不起(1分)。我这时来给我这样的官位,使大王不会遭到小才大用的非议(1分),我也避免了招致仇敌嫉妒陷害的风险(1分)。
小题4:⑴陈元达到了四十岁时,仍然不与人交往。
⑵我听说以大臣为师的人能当大王(或称王)
小题5:机智有谋?正直刚强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释实词要依据前后语境、借助对称结构、借助语法规律、借助现代汉语、借助汉字字形等。“固”,副词,本来;“识”,动词,记住;“征”,依据后文“黄门侍郎”可知意思是“征召”;“引”,依据语境,意思是“引导”。
小题:例句中“其”是代词,那。A代词,他。B代词,那。C代词,他。D副词,还是。
小题3:此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包括考查对文言句的翻译。元达的话的意思是:“我想什么都有定分,超过定分就会倾倒。我如果早叩你的门,恐怕大王会给我一个九卿、纳言的官位,这不是我的定分,我怎么担当得起!所以我克制自己等待,等到我的定分来了,大王不会招致小才大用的非议,我也免了招致仇敌的祸害,不是很好吗!”
小题4:翻译句子要逐字翻译,人名、地名可不译,省略内容要补出,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注意下列词语含义:“交通”“师”“王”。
小题5: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文中②段中元达回答别人的话,特别是元海的话,可以看出他机智有谋;③段中“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元达回答刘聪的话,可以看出他正直刚强。
附【参考译文】
①陈元达字长宏,是后部人。原姓高,因出生的月份妨父,所以改姓陈。少年时丧父贫穷,常边种地边念书,喜欢边走边吟,怡然自得。到四十岁时,仍不与人交往。
②元海为左贤王时,听说后就招他来,陈元达不去。元海称帝后,有人对陈元达说:“过去刘公让你屈就,你轻视他不去,如今他称帝像龙一样飞起来了,你怕他吗?”陈元达笑着说:“这是什么话?他的姿态风度都很超群,有囊括天下的志向,我早就知道了。但以往所以不去,因机遇未到,不能没事张扬,他自然会用我的。你要记住,怕不用三天,文书必到。”当晚,元海果然征用元达为黄门郎。人们说:“你大概是圣人吧!”到了京城,引见之后,元海说:“你要是早来,岂只是做郎官。”陈元达说:“我想什么都有定分,超过定分就会倾倒。我如果早叩你的门,恐怕大王会给我一个九卿、纳言的官位,这不是我的定分,我怎么担当得起!所以我克制自己等待,等到我的定分来了,大王不会招致小才大用的非议,我也免了招致仇敌的祸害,不是很好吗!”元海很高兴。
陈元达在位忠诚正直,多次谏静,退而割草,就是子弟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刘聪总是对陈元达说:“你应当怕我,怎么反让我怕你呢?”元达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以大臣为师傅的能当王,以大臣为朋友的能称霸。我的确愚昧不可取,有幸求得陛下有齐桓公广开言路的意图,所以使小臣得以尽愚忠。过去世宗在远方同意了汲黯的奏请,所以能兴盛汉朝;夏桀、商纣杀害谏臣,幽王、厉王消灭谏言,所以三代灭亡得很快。陛下以大圣应期而生,显示了罕有的器量,如果远能摒弃商、周亡国的弊病,近能仿效孝武光大汉朝的美德,那么天下太幸运了,群臣也放心了。”等到他死时,人们全都认为他冤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阙如:搁置疑问,存疑;中:得当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有是哉,子之迂也!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小题2: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纠正呢?”孔子说:“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慨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出话来就不顺;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兴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不知道将手脚放在哪里。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号,一定有理由可以说出来,说出来的话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从不马虎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积弊?祛:除去
B.事复官?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使:如果
D.季年画备胡?策:(举起)马鞭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至则祛积弊,羡余。?卒
斑白有子。居第垂二百年,改作。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3.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告。
②戚勋总督备倭至。
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④尔他日将饕卒伍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
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⑤景通言“安荣可”。
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参考答案:1.D
2.D
3.D
4.A
5.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与太宗排入告。闼:门
B.吾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交游
D.家人箧视之。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与普计下太原。不如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比。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形役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数”“微行”“便”和句意各一分)
(2)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
(3)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意:名词,意图,想法。此类试题应将原句放在文中,推断原句大意,继而推断出加点词意思。
小题2:B.因:介词,趁机。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句意和对偶句的修辞入手。如:刑以惩恶与赏以酬功形成对偶,可以排除A、B两项;根据句意和“岂“的发语词,可排除D项。
小题4:
(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数:多次,联系学过的课文《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微行:微服私访(结合下文过时拜访之意);便:便服。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侧微 :地位卑微;游:交游。联系学过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所子结构的使用。
(3)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私第:私人住宅,即家里。;启箧:打开箱子;竟:整,竟夜,竟日。
【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②,屏足立。将军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将军入室,请衽何趾③,乃去。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投辖④下钥,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将军家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异史氏曰:“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注释:①糗糒:干粮。②廨:官吏办事的地方。③请衽何趾:语出《礼记?曲礼》注:“设卧④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
小题1: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将军之报”的一组是(?)
①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②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③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④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⑤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将军前去拜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将军茫然不觉。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4分)
译文: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6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逆:迎接?相关技巧:要善于“迁移”,如“逆流而上”、“逆旅主人”等。
知识链接:“实词”的验证。一是由“实词”的句子结构出发,用提取主干的方式完成;二是梳理文脉,确定主语或对象;三是比附示例,善于迁移。
小题2: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应酬题而言,①是述说查伊璜回拜吴六一将军,②表明将军对查伊璜的恭敬态度,⑤陈述吴六一对查伊璜势君父礼。)
相关技巧:一是根括小说情节,理出人物行为;二是明确主人公性格特征。
易错分析:考生失误在于对查伊璜与吴六一交往事实张冠李戴。
知识链接:“文言小说”信息要点:一是故事情节、人物与表现技法均为信息要点;二是“信息对称”原则,讲究信息对应;三是注重细节,完整呈现。
小题3: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概括中心”,就本题而言,A项中“写信推荐”于文无据。)
相关技巧:从“对应”出发,做到“人”与“物”对应、“行为”与“性格”相符。
易错分析:误区在于对查伊璜与吴六一事迹的准确把握。
知识链接:“归纳内容与概括观点”突破策略:一是以主人公的事迹为经纬,梳理故事情节;二是作者观点透过主人公作为,借助人物形象体现;三是体察辨析作者情感准确把握观点态度。
小题4:(1)查伊璜命令几个人抠住古钟的耳环,用力掀开却纹丝不动,众人更加惊异。
(“使”、“抠”、“少”、“益”每点一分)
(2)这样的胸襟,就不该在乡间老死,所以这两位贤人的相遇,也不是偶然的。(“如此”、“胸襟”、“自”、“沟渎”、“以是”、“相遇”等词语。)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查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寺庙中喝酒,看到佛殿前有座古钟,比两旁的石瓮还大,但是古钟上下的尘土上留有手印,和刚印的一样。查伊璜感到怀疑。低头窥视古钟下面,有个竹筐盛了八升左右的东西,不知到是什么。查伊璜命令几个人抠住古钟的耳环,用力掀开却纹丝不动,众人更加惊异。于是坐下喝酒等着那人;不一会,有个乞丐小孩近来,带着讨来的干粮,堆放在钟旁的地下。用一只手把钟县起来,另一只手把干粮放进钟下的筐里,来回放了几次才把干粮放完了。又把古钟放下才离开,不一会又回来,拿出一些干粮吃。吃完了再去取,轻巧的好像打开一个木盒子。满座的人都感到惊异。查伊璜问他:“这么一个男儿怎么要乞讨呢?”那小乞丐回答说:“我吃得太多,没有愿意雇用我的。”查伊璜因为他的力气大,劝他去当兵,小乞丐做出愁苦的表情,担心没有人推荐。查伊璜于是把他带回去,给他吃饭,算算他的饭量,大约和五六个人差不多。给他换了衣服,又给他五十两银子送他走了。
后来过了十多年,查犹子在福建作县令,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忽然来拜见。两人款款而谈的时候,吴六一问道:“查伊璜是您的什么人?”查犹子回答说:“是我的叔父。他与将军您在哪里结识的?”吴六一说:“他是我的恩师。分别了十年,我非常想念他。麻烦您写信让查先生大驾光临一趟。”查犹子随口答应了。暗自想叔父是一个有名的儒者,怎么有习武的弟子?等到查伊璜到了,就把这事告诉了他,查伊璜茫然想不起来。但是因为觉得吴六一询问自己的消息非常殷切,立即命人准备车马,都军们去投名帖拜见。吴将军赶紧迎出来,在大门外相遇。查伊璜一看,好像从没见过他。暗自怀疑是否吴六一记错了,但是吴将军对他更加谦恭。请他进来,过了三四个门,忽然发现有女子往来,知道这事将军的私房,于是就站住。将军又向他作揖。不一会到了客堂,卷帘的、搬座的,都是小妾。坐下以后,正要询问,吴将军的下巴一动,一个小妾捧着朝服来了,将军赶紧起来更衣,查伊璜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众老妇给吴六一整理好朝服,吴六一先命令几个人把查伊璜扶在座位上不让他起身,然后向他跪拜,就像拜见皇上和父亲。查伊璜非常惊异,不知道为什么。跪拜完了,吴六一又穿便服陪着坐下。笑着说:“先生想不起举起古钟的小乞丐了吗?”查伊璜才明白过来。然后举办宴席,下面举行歌舞作乐。酒席散了,群妾列对服侍。将军进入卧房,请他随意小坐,然后送查伊璜去休息。
查伊璜因为喝醉起来晚了,吴将军已经在房门外问过三遍了。查伊璜感到不安,打算告别回去,吴将军扔掉军们的钥匙,把门紧闭。查伊璜发现吴六一每天也不做别的,只是查点妻妾丫环,使唤小兵,以及骡马、穿戴、器具,都让人登记,告戒他们不要有差错。查伊璜认为这是他的家务,所以没有细问。一天,吴六一拿着帐簿对查伊璜说:“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您的赏赐。丫环和物品,我都不敢隐瞒,谨以一半送给您。”查伊璜惊愕的不敢接受,吴将军不听。拿出自己积蓄的成串的钱好几万,分成两份。按照帐簿一一核查,古玩、床几,厅堂内外都摆满了。查伊璜坚决制止,吴将军不理会他。登记了奴婢的姓名完毕,就让男仆打点行李,女仆收集器具,并嘱咐他们要恭敬的侍奉查先生,众人都恭敬的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们登上马车,养马的士兵牵好骡马,准备停当,才会了和查伊璜告别。后来查伊璜因为修史一案,被牵连关进牢狱,最终得以免死,都是因为吴六一的功劳。
异史氏(蒲松龄)说:“丰厚的施舍别人却不问他的姓名,真像古代有侠义的大丈夫!而吴将军的回报,以及他的慷慨豪爽,也是千古难得一见。这样的胸襟,就不该在乡间老死,所以这两位贤人的相遇,也不是偶然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