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智伯知我知:了解
B.委质而臣事襄子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足:满足
D.焉以致报雠之意致:表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3分)
3、单选题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朱?弁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奇:以……为奇
B.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北面:面向北
C.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吾曹:我们这些官员
D.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强:勉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
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④
B.③⑤
C.①⑤
D.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炎初年,朱弁诸多要求出使金国,到了那里,为宋朝做了许多和解两国关系的工作。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要求和他一起被掠的人,抢先杀死他,为他立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3分)
译文:?
(2) 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3分)
译文:?
(3)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4分)
译文:?
5、阅读题 早自习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③。公被③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曰:“齐人也,坐盗。”坐:因为
B.晏子避席对曰。席:宴席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徒:只
D.晏子入见,立有间。间:一会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雨雪三日而不霁。
A.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B.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C.晏子能明其所欲。
D.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所”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然者何。?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晏子能明其所欲。?④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
D.②④不同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5: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晏子机智善辩,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B.楚王自视尊大,随意戏弄外国使臣,被批驳、遇尴尬后又自责、自嘲。
C.景公虽生活奢华,亦有着民本思想,能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D.楚王的“齐人固善盗乎?”不过是楚王跟晏子开的一个玩笑,晏子有些小题大做。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