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这首诗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①首联 ②颔联 ③颈联 ④尾联。填写序号)。
3.(非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写出本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清·王琦:丁龙友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太白壮语也。子美诗‘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予谓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清代的王琦表达了和丁龙友不同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漂泊无定、孤独无依或孤独凄凉(意思对即可);
2.①
3.(非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参考: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3.(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6分)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小题1】“竟晓月空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3分)
【小题2】“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空”字表明月色明朗,诗人却无心欣赏。(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此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伤感。(1分)
【小题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可抓住关键词,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有:“空”字,是白白地,表明了诗人无心欣赏月色;“竟晓”竟然到了天亮,暗示了诗人辗转无眠的情形;由此可得出诗人的孤独伤感;从情与景的角度,诗人的情感已寓于夜色的景物描写中,故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由题干的“包”可知,“异乡多远情”中的“情”是多方面的,因此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诗大意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其它诗句分析。由“异乡”“远情”可体会出诗人客居他乡,自然有飘零孤独之感;“病”“家贫”表现了诗人对家人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之情;“春花自落”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故人天际行”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古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诗的首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的分析。(3分)
小题2:全诗感情浓郁,请简要概括诗歌所蕴含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是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三种手法:俯仰结合、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答出并分析正确一种手法得2分,答到2点得3分。)
小题2: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之苦楚,年老多病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情怀。
(答出漂泊之苦1分,年老多病1分,孤独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
点评:诗歌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小题2: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小题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小题2: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分)
小题2:“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情节情节分析的题目,既然没写宴饮,哪些的什么,和宴饮的关系如何即可得到答案,写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小题2: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分析的题目,先明确情感是:知与谁同,如何的表达呢?借惜花来惜人,答题时结合诗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小题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6)
小题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参考答案:
小题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小题1: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要明确用了何种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从对比、虚实的角度加以分析。
附鉴赏:后两句写无定河边的白骨,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后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小题1:誓扫匈奴不顾身可见其爱国精神可嘉。丧胡尘说明战争的残酷性。河边骨是梦里人让人不免对死难的人和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所以答题目时关键是对诗句的解读,然后加以整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