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1:23: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阕:破,缺
B.孔明言教何碎:破碎,国破
C.周门人之游夏方:把……并列,等同
D.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敌对

小题2: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3分)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3分)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3分)
(3)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3)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本题解析:
小题1:A.停止,完;B.琐碎;D相等
小题1:①写其孝谨⑤写其报恩⑥写对祖母的孝敬。
小题1:“为人正直”文中没有说到。“未能调回京城任职”的原因是朝中没有人帮助他,而不是“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小题1:(1)得分点:则,省略句,尝,一点1分(2)得分点:得,任,是,一点1分(3)“白其书”1分;“以”,因为1分;“清慎”,“ 清廉谨慎”,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
B.蒙故业,遗策/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逐北,伏尸百万/秦无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约离衡/于是散约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万石雅量
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①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②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瞠③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④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不介意。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
①褥:座垫。②帻(zé):头巾。③瞠(chēng):瞪着眼睛,形容愤怒的样子。④殆(dài):几乎。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蔡子叔前至
(2)蔡暂起,谢移就其处
(3)蔡还,见谢在焉
(4)因合褥举谢掷地
小题2:分别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
(1)谢万石雅量
(2)安帝雅闻
(3)及见,雅以为美
(4)諮诹善道,察纳雅言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万石后来,坐小远。
(2)卿奇人,殆坏我面。
小题4:为什么谢万会对蔡子叔说“卿奇人,殆坏我面”?


参考答案:
小题1:(1)在前面?(2)起身?(3)那里?(4)与……一起
小题2:(1)宽宏的度量(2)素常,向来 (3)很?(4)正确的意见
小题3:(1)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2)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
小题4:当时场面确实让谢万石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谢万石“神意甚平,不觉瞠沮”,真不容易,而且没有指责吵嚷,可见他度量之大。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译文】
支道林要从建康返回余杭山,当时的名士都到征虏亭为他送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了支道林身边;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蔡子叔暂时走了一会儿,谢万就移动到他的位子上。蔡子叔回来后,看到谢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连着座垫一块把谢万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被摔得连)头上的纶巾都掉落了,他便慢慢地爬起来,整理下衣服就坐回了原位,神色很自然平稳,看不出愤怒或沮丧的样子。坐好后,就对蔡子叔说:“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蔡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为你的脸打算。”之后,两人都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7分)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小题1:解释划线字(2分)
好世俗之乐耳(?)
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小题3:文段主要阐述了①___的道理。(1分)②孟子为何认为齐宣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呢?请根据文段,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只②全,都
小题1:我们的大王喜欢奏乐,为何使我们痛苦到了极点?(按课下注释亦可)
小题1:(3分)为政者必须与民同乐(1分)因为在孟子看来,君王爱好音乐没什么不好,只要他可以把爱好音乐的快乐与百姓分享,与民同乐,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齐国就有希望了。(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性,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其意。直通“只”,举不能译为举起,应译为全或都。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之为结构助词,夫为发语词,不译,但整句要译成问句形式。
小题1:第一空可从文中得到信息。不若与众。也就是众乐乐。所以孟子希望大家与民同乐。只有这样,才能行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 无 道 不 义 存 存 者 赏 之 也 而 有道 行 义 穷 穷 者 罚 之 也 赏 不 善 而 罚善 欲 民 之 治 不 亦 难 乎?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家著作。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
2、吕不韦 杂家?
3、赏恶罚善扰乱天下危害百姓。


本题解析:1、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
2、吕不韦 杂家?
3、赏恶罚善扰乱天下危害百姓。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