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建安五年,曹操听取?(人名)的建议,在?(地名)用火攻打了一场?胜战。这场战斗后果如何,请简洁。《三国演义》 ) (2)《欧也妮·葛朗台》一书有三个姓克罗旭的,和欧也妮结婚的那一个是?(身份),公证人克罗旭是他的?(人物关系)。克罗旭为什么想娶欧也妮,欧也妮为什么嫁给他? 《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C
小题2:比喻:①“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既写出了荣耀的美丽,又写出了荣耀的虚幻易碎和短暂;②“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写出了南京城有数个王朝建都,都维持不久就灭亡的历史,突出了南京城的历史悠久;
拟人:①“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灰色的梦突出了明孝陵的古老,用拟人的手法也与文章题目相映衬;②“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明孝陵是南京悠久历史的象征,但明朝又很快迁都,南京城就是这样有王者之气,却又从来不属于野心家。
小题3:历史上,南京既有过作为国都的光荣与尊贵,也有过被抛弃的残破和凄凉;(2分)南京一直拒绝成为野心家附属之地;(2分)如今,全球化浪潮中,南京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呈现出十足的平民生活气息,平淡安详而静谧美丽。(2分)
小题4:这类人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特征①喜爱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有一定的文化素养;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智商超群,热爱自由,性格散漫。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中“表达了作者对明孝陵主角朱元璋的缅怀”有误;C项中朱元璋走向了人生的悲剧,在原文中无依据。
小题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还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小题3:慨括“南京的灵魂”即为慨括作者在文中对南京这座城市特点的表述,可从文中第3至9段中慨括出古代和现代两个方面。特别是注意这些语段中的抒情议论语句。
小题4:本题解答时抓住指示代词“这”理解。可从该句前面一句话中寻找答案即“这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他们的职业几乎都是一种散漫的自我中心的职业,写作,绘画,他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自得,这局面似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胜利”。学生的答案中应有对“这类人”特征的简要概括(3分),并阐释清楚自己对“这类人”的看法评价。(3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2.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小题1:下列关于“贵州小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州小春虫”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发现的1.8亿年前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
B.“贵州小春虫”是在比多细胞动物大规模演化的寒武纪还早的岩石层中发现的。
C.“贵州小春早熟”化石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形特点和它生存的时期、季节、地点来命名的。
D.“贵州小春虫”这种动物的外形像压扁的龟壳,它虽然很小,但已经有了三胚层的构造。
小题2:关于发现“小春虫”的化石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A.可以作为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B.翻开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研究的新的一页。
C.验证了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总是左右对称发展的自然规律。
D.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推到了。1.8亿年前。
小题3: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介绍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小春虫”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组织构造、命名由来以及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B.1909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的2.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C.称“小春虫”为两侧对称动物,是因为它的外形、内部器官呈对称状态,其内部器官的对称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
D.“小春虫”这种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组织构造相当复杂,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生长成形。
小题4:根据中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线线索。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D
小题:C
本题解析:
小题:C(命名与生存的“季节”无关。文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是对生命时期的一个比方。)
小题:A(文中无相关表述,无中生有。)
小题:D(“相当复杂”夸大其辞,“生长成形”属对“成年期”的误解。)
小题:C(“获取土壤中养料”缺乏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学类文本
告别梦境
冯骥才
我在读过的一些名人的传记中,发现一个荒唐的公式,这些大人物早在童年就心怀伟大抱负的梦,此后历经磨难,苦力奋争,终成大器。
倘若如是,这些人物真非内骨凡胎了?一般的人想想自己的童年,大都浑沌工片,毫无鸿鹄之心,如此岂不都要自悲自弃?
其实,这都是些蹩脚的传记作家,为了树立他们笔下名人的高大形象,所做的虚伪铺垫。任何一个未入社会、未经世事的人,童年时代的想法都是虚无缥缈和幼稚可笑的。
拿自己来说,我姥姥喜欢吃鸡皮,我童年时就发誓将来要做飞行员,长大后驾飞机到最远的地方给姥姥买最好的鸡皮吃。当时发誓的神气庄严不已,实际上最好的鸡皮可能就在街口的食品商场里。再比如,我一次用螺丝刀拧了拧一只坏表的后盖,碰巧那只停了许久的表走起来,父亲说我将来能做一名出色的机械师,我当真了,自信不疑,这却招致我一连把家里两个闹钟都拆毁了……
在那一切全由兴趣的年龄里,我最喜爱的莫过于小人书,收藏最多时达五百余种:许多连环画家都被我崇拜之极,例如,颜梅华、赵宏本、笔如花和张令涛等等。崇拜过分便会模仿,我便自编自给起小人书来。大小也裁成64开,用线整整齐齐——其实是歪歪扭扭——订成一本本、封面画成彩色,还写上“冯骥才绘”,煞有介事地自己出版。现在如果还保留那些自制的小人书,拿来一看,准会捧腹大笑。
想做一位很棒的连环画家,倒是我童年一个挺具体又挺悠长的梦,但不知何时这个梦竟被我毫无觉察地丢掉了。到了少年和青年,又有过许多梦,想过做篮球团手、绘画大师、中国的普希全,为此我还写过一本本诗集,也是精心抄集成册,现在想起来也都要暗自发笑了。
这些梦真是可笑又可笑。
回顾昔时,儿时的梦叫人迷恋,是因为在那扑朔迷离中包含着一份稚子的纯真和傻气,包含着属于自已的过往不复的一任自然的经历,有如包含在种子里一团绿色的希望与缤纷的遐想。但人生这些梦大都终难实现,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只给可行的想法开绿灯。
我却从来没有对这些梦的消失与破灭而唏嘘感叹过,日为生活中有更博大的内在的东西吸引着我。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为之奋斗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战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夜深人静,把昨日梦想和今日理想放在一起体味,我听到了一曲深广而醉人的人生交响乐。有如天上的浮云汇成雷雨交加的浩荡天空,又如碧澈的江流涌入汹涌的大海。这才是享受。
16.小题1:作者在一些名人的传记中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公式”?为什么说它是“荒唐的”?请简要回答。(4分)
17.小题2:作者在第5、6段中具体地回忆了自己想做连环画家的梦,请概括这个梦的特点并说明其依据。(5分)
18.小题3:综观全文,作者重在谈自己对“梦想”和“理想”的感悟,这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启示?(至少谈两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些名人早在童年时就心怀伟大抱负的梦,此后历经磨难,苦力奋争,终成大器。(1分)童年时代的想法大都是虚无缥缈和幼稚可笑的,和日后的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1分)这公式只是蹩脚的传记作家为突出名人的高大形象所做的虚伪铺垫;(1分)童年时代有的只是梦想而不是理想,梦想只有转变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或:倘若如是,常人想到自己的童年浑沌一片就都要自悲自弃了) (1分)
小题2:特点:虚无缥缈和幼稚可笑(1分)
依据:①从成因中,可以看出此梦全因兴趣而起,与“理想抱负”毫不相干,足见其纯真幼稚。 (或者:从“崇拜” “歪歪扭扭” “煞有介事”等言行举止中,足见其幼稚可笑。)②从该梦最终“被我毫无觉察地丢掉”的结果中,足见其虚无缥缈。(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小题3:①儿时的梦往往是纯真幼稚的,属于人生中一种过往不复的自然经历,因此我们青少年大可不必为这些梦的消失与破灭而唏嘘感叹。②青少年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但很多梦最终都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要执着地寻找并追求在社会现实中切实可行的梦想。③我们青少年应该渐渐地走出个人狭窄的内心天地,将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转化为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将梦想转化为理想,升华人生意义。
(只要紧扣文本,体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启示”,一点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