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7-17 21:26: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慧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慧尾。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做近似圆周的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惟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1.下列有关太阳系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有各自的卫星。
B.火星位于内太阳系。
C.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围绕太阳做近似圆周的运动。
D.它们的热量全部来自太阳。
2.下列不属于彗星产生的条件的一项是( )
A.离地球一光年,受地球引力影响。
B.太要热的作用是冰块蒸发形成慧尾。
C.彗星是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的大雪球。
D.由于恒星的引力作用,迫使某个慧核倾倒到内太阳系。
3.对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主要介绍了银河系的星体及特点。
B.分类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各种行星。
C.主要介绍了彗星形成的过程。
D.主要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彗星、行星及太阳本身的特点。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
淡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浮萍无根,却有心,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朱家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充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2009年第12期《散文》)
1.文中两次说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竹子”在文中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衰年变法——齐白石是如何成为第一流大画家的
①有这样一个人,活到高寿九十四岁,一生作画四万多幅,“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无从见得,吾不能画也”。如今,称他为百代宗师、伟大的艺术家,都已决然无疑,可他五十七岁时,国内还只有寥寥几位别具慧眼的大师能评估出他的真实价值。—— 这大器晚成者是谁?他就是齐白石,一位实打实的山民老艺术家。
②齐白石,原名齐纯芝,人称“芝木匠”,在湘潭四乡揽些雕花的木工活儿做,因为心灵手巧,渐渐有了名声。他也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看见别人画像,不过瞟学了几招,便去写真,居然形似,还能神似。鼎鼎大名的本乡绅士胡沁园,主动找上门来,问他你愿不愿意学习正宗的绘画,芝木匠犹豫不定,来人说,你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芝木匠一听二话没说,当即焚香,纳头便拜。
③师傅给他改名齐璜,当时他已二十七岁,学习篆刻。有一天,他问好友铁安:“我总刻不好,怎么办?”铁安说“南泉冲的础石,挑一担归,随刻随磨去,尽三、四点心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他真就这么下了一番苦功夫和笨功夫,直弄得满屋子水,满屋子泥,仿佛遭了灾似的。
④齐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世称齐白石。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惟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老舍夫人曾深有感慨地说:作家能著作等身,至于白石老人,则要用“画作等屋”甚至“等楼”方足以形容。
⑤齐白石的性情也如他的画,不拘一格,饶有变化。王森然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先生性柔时如绵羊,暴躁时如猛虎,无论其如何暴躁,过时无事。其情常似闲云,其心极如烈火。”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与白石老人时相过从,前者给后者画过一张维妙维肖的头像,齐白石的自嘲颇为风趣:“曾君一橹,工于画,此头颅,能得衰老之神,见者必曰,此不合时宜之齐白石也。余曰:是矣!先生真能识人。白石记。”他自认为是个不合时宜的人。1903年,齐白石的好友夏寿田劝他去京城发展,诗人樊樊山也答应荐他去做宫廷画师,给慈禧太后画像,这无疑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然而,对他们的好意,齐白石敬谢不敏。在他心目中,绘画是寂寞之道,必须心境清逸,于绘事才能精益求精。他出身卑微,但从未因此自惭形秽,我们从其闲章便能看出齐白石的志趣,“木人”“木居士”“大匠之门”“芝木匠”“白石山人”“湘上老农”“有衣饭之苦人”“立脚不随流俗转”“我行我道”“自成家法”“三百石印富翁”,诸如此类闲章,透露了十分丰富的信息。
⑥而让人更佩服的,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
⑦白石老人衰年变法,起因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越来越不满意。“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⑧齐白石勇于衰年变法,强有力的赞成者和推动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陈师曾。陈师曾在欧洲学习西洋油画,但中国画的造诣也颇高。他凭慧眼看出,齐白石有天纵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向发展,成就未可限量。几经琢磨,白石老人霍然悟出“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传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陈师曾是齐白石的益友和畏友。他对齐白石的绘画也不是一味猛夸,他曾在齐白石的《借山图》上题诗,劝这位山民老艺术家“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⑨赞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还有著名的大师徐悲鸿。在京城,他们曾多次合作,而且是大幅大幅地泼墨渲染,画完了,相对莞尔一笑,“仿佛宇宙之大,惟使君与我耳”。有陈师曾和徐悲鸿这样当世无几的国手在一旁大力鼓动,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就底气十足,信心十足了。
⑩齐白石衰年变法终于大功告成,真正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他从自发而迄于自觉地追求“自然的精神”,他追求到了,脱却了一身匠气,直抵造化之美神秘的殿堂。一个人要衰年变法,勇气之大,并不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士小,因为没有几位两鬓星星的老人肯拆掉自己多年营建而成的八宝楼台,哪怕只是几间破落的草庵茅庐,他们也要苦苦守成,又何尝有什么再建华宇的胆气和心劲?
⑾如此,齐白石的伟大之处便愈加鲜明地凸显出来。真正的天纵之才,其强大的创造力只受风格的羁縻,而不受年龄的限制。齐白石暮年获得的由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也不过是飘落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一片雪花,根本不足以增添其高度。至于“文革”中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则说明,艺术家在这个国度不仅生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死后也得不到必要的安宁。然而即便官方纵虐如此,仍无损其凤凰一毛。
(选自王开林博客,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齐白石作为一流的大画家,特点鲜明,他心灵手巧,绘画天赋高,勤奋多产,尤其在57岁的年纪上,勇于改变画风。
B.文中说“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惟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是为了说明齐白石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
C.对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给自己画的头像,齐白石不乏自嘲,但内心还是颇为满意。
D.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齐白石也不例外。在他的成功中,胡沁园、铁安、夏寿田、樊樊山、徐悲鸿等都给予他很多帮助,尤其是陈师曾,敢于规劝,更加难能可贵。

E.文章结尾一段写齐白石暮年获“国际和平奖”,写他死后“‘文革’中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的事情,是交代传主的人生遭际和最后的结局,不无同情和惋惜之情。
小题2:传记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大画家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具体指什么?他变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中第五段说“诸如此类闲章,透露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请你就其中感受最深刻的一点,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探究它对一个人成功的意义。(8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里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小题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任用?(6分)
小题4: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8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
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
海洋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
我们这样站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
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当喷吐着鲜红火焰的果子
被狂风一个个击落,那时候
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
为了在今天歌唱
为了歌唱玉兰花
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阳光追逐着,鸟儿牵动着
让我们一块走吧
在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紫丁香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
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
1.是什么“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着”这句话给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的这一部分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