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7-17 21:25: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舍业厚之遇:遭遇。
B.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辍:放下。
C.妾得君狐白裘愿:希望。
D.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直:通“值”,价值。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3分)(?)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2)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旱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遏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遏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遏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臣早失怙恃——怙恃:指父母
B.轼狂狷寡虑——狂狷:狂妄急躁
C.轼感荷恩贷——恩贷:恩情
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无任:不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天地父母哀而怜——胡为乎惶惶欲何
B.惟宽狂妄——北冥有鱼,名为鲲
C.请没为官婢,赎其父——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D.使得出牢狱——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苏轼因性格所使,仰仗着皇帝对他的宽容恩宠,对自己不好的性格不收敛不警惕。
B.因为苏轼的诗文中有不恭顺的内容,所以在他的这些诗文传播开后,受到了惩罚。
C.苏轼在被捕前让人对苏辙说,自己在朝中很是孤单,自己原来亲近的人因为怕受到牵连不会为自己讲情,希望苏辙能念及手足向皇帝为自己讲情。
D.苏辙举缇萦卖身赎父的典故,想说明自己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一行作吏,未废也/遽:立即。
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其貌蹈/袭:沿循。
C.于周秦诸子之书/逮:及,到。
D.聊书于此,以他日/俟:等待。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存亮,字季明,河中人。元和时,累擢左神策军副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进左神策中尉。军所籍凡十一万,存亮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
敬宗初,染署工张韶与卜者苏玄明善,玄明曰:“我尝为子卜,子当御殿食,我与焉。吾闻上昼夜猎,出入无度,可图也。”韶每输染材入宫,卫士不呵也。乃阴结诸工百余人,匿兵车中若输材者,入右银台门,约黄昏为变。有诘其载者,韶谓谋觉,杀其人,出兵大呼成列,浴堂门闭。时帝击球清思殿,惊,将幸右神策。或曰:“贼入宫,不知众寡,道远可虞,不知入左军,近且速。”从之。初,帝常宠右军中尉梁守谦,每游幸,两军角戏,帝多欲右胜,而左军以为望。至是,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以五百骑往迎二太后,比至,而贼已斩关入清思殿,升御座。盗乘舆余膳揖玄明偶食。且曰“如占”。玄明惊曰:“止地乎?”韶恶之,悉以宝器赐其徒,攻弓箭库,仗士拒之不胜。存亮遣左神策大将军康艺全、将军何文哲、宋叔夜、孟文亮,右神策大将军康志睦、将军李泳、尚国忠,率骑兵讨贼,日暮,射韶及玄明皆死。始,贼入,中人仓卒,由望仙山出奔,内外不知行在。迟明,尽捕乱党,左、右军清宫,车驾还。
群臣诣延英殿见天子,然至者不十一二,坐贼所入阑不禁者数十人,杖而不诛。赐存亮实封户二百,梁守谦进开府仪同三司,它论功赏有差。存亮于一时功最高,乃推委权势,求监淮南军。代还,为内飞龙使。大和中,以右领军卫士将军致仕,封岐国公,卒赠扬州大都督。存亮逮事德宗,更六朝,资端畏,善训士,始去禁卫,众皆泣。唐世中人以忠谨称者,唯存亮、西门季玄、严遵美三人而已。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当御殿食,我与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有诘其载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暮寝而思之
D.乃推委权势,求监淮南军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马存亮“忠谨”的一组是
①军所籍凡十一万,存亮料柬尤精,伍无罢士?②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
③以五百骑往迎二太后?④中人仓卒,由望仙山出奔,内外不知行在
⑤赐存亮实封户二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存亮,字季明,唐朝时河中人。起初事奉德宗,历经升迁,先是擢升为知内侍省事,后来晋升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
B.敬宗在位初年,染署工匠张韶与卜者苏玄明阴结百余人入宫行刺,马存亮将敬宗背入左神策军,并发兵讨杀张、苏等人。
C.马存亮虽在当时功劳最高,但他却不愿意因此而获得权势,而是主动请求出任淮南监军,有人接任后,才担任内飞龙使。
D.马存亮历经六朝,性格正直,善于训导将士,唐朝宦官中,以忠诚恭谨知名的,马存亮要超过西门季玄、严遵美二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至,而贼已斩关入清思殿,升御座,盗乘舆余膳揖玄明偶食,且曰“如占”。
译文:
(2)群臣诣延英殿见天子,然至者不十一二,坐贼所入阑不禁者数十人,杖而不诛。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①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②,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沈同:齐国大臣。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
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
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2)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