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C.而不能为容吾属今为之虏 D.人之不我信也夫道之不修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D(病:担心,忧虑)
小题2:C(都表被动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词,主谓取独,/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3: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文言文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赠孙秋士序
[清]梅曾亮
为名公子贵介弟①,而无官于朝,无迹于场屋②。斗室中课六七童子,十馀年主者不易姓③,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舍去。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居近正阳门,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④,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盖古之山林枯槁之士,无过于孙先生者,而今于京师中遇之,亦异矣。
韩昌黎言居京师八九年,不知当时何能自处。夫士至京师不可居,困矣。然困有至非京师无可居如先生者,为愈奇耳。吾观东方曼倩及扬子云⑤,皆非嗜禄利者,其居长安中甚落拓矣,亦卒不舍去。岂古今人之遇或同与?二子在当时,虽其遭遇若此,后之好事者或传其书,写放⑥其貌,忻慕笑抃⑦,而欲从游,则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后人好事者见之,有不欲传其书,写放其貌,而欲从之游者乎?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为落拓于当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书,屡言长安诸公贵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异月新,不胜识也。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负于人哉!曾亮交先生十馀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为寿,以见寿莫寿于使后世知我为古人也。
[注]①责介弟:高贵子弟。介弟,对别人兄弟的敬称。②场屋:科举考场。③主者:东家。④朝报:古代官报,刊载诏令、任免、奏章等。⑤东方曼倩及扬子云:东方朔,字曼倩;扬雄,字子云。皆西汉文学家。⑥写放:摹画。放,通“仿”。⑦忻慕笑抃(biàn):钦佩羡慕而欢欣鼓舞。
1.“秋士”是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名称,高中课文《_______________》对此有所论及。
2.第二段举韩愈、东方朔、扬雄为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孙先生作诗一卷,纸张陈旧,墨色暗淡,常使读它的人辨识不清又不忍放下。
B.孙先生经常穿戴破旧的衣帽,独自行走于集市,除了残破古籍外什么也不买。
C.东方朔和扬雄都不是贪图利禄的人,他们居于京师宁可穷困落拓也不肯离去。
D.班同《汉书》多不提京城达官贵人名氏,却留有落拓者如东方朔、扬雄之名。
4.从文末看,作者写这篇赠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孙先生是一位让作者感到“异”、“奇”的隐士。请联系全文,评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故都的秋
2.(通过比较)指出孙先生与三人遭遇相类,即便穷困落拓,也会像他们一样名播后世、为后人所景仰
3.A
4.(向孙先生)祝寿
5.孙先生出身富贵,又居于繁华京师,却不嗜利禄,不问世事,自甘落拓清贫,是隐于朝市的“大隐”(并非寄身山林、孤标傲世的“小隐”;亦非藏身仕途、洁身自好的“中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卓购求袁绍急,周毖、伍琼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即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术畏卓,出奔南阳。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时县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操至陈留,散家财,合兵得五千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诣:到……去
B.纵放兵士,突其庐舍 突:冒犯
C.卓购求袁绍急 购: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D.因白令释之 白:明白
小题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又以袁术为后将军
C.为亭长所疑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下列句子属于董卓赦免袁氏兄弟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②洛中贵戚,室第相望
③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 ?④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⑤今急购之,势必为变?⑥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白:禀告。)?
小题2:B(ACD均为被动句)
小题3:B(①写董卓的威势。 ②写洛中贵戚的情状。 ⑥功曹私放曹操的原因。)
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掌握全国武装力量和国库中的珍宝,威势震慑天下,欲望没有止境。他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禀告事情,没有解下佩剑,(董卓)立刻杀了他。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连,金银财宝,家家户户都堆满了。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突袭他们的宅第,强夺财物,奸淫掳略妇女,并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董卓悬赏捉拿袁绍催逼急迫,周毖、伍琼劝董卓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明白的。袁绍不识大体得罪您以后,心里害怕而出走逃跑,并不是有别的想法。如今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引发变乱。袁氏家族连续四世建立恩德,他的门生、旧部遍布天下,假若袁绍收罗豪杰而聚集徒众,其他的豪杰便会乘机起事,那么崤山以东地区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一个郡的太守,他因赦免而感到高兴,就必定不会再有后患了。”董卓认为有道理,于是就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赠邟乡侯。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术害怕董卓,出走逃跑到南阳。曹操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经过中牟县时,被亭长怀疑他,抓起来送到县里。当时县里已收到董卓下令缉捕曹操的公文,只有功曹心里知道他就是曹操,认为天下正当混乱,不应该拘捕英雄豪杰,于是向县令建议释放曹操。曹操回到陈留郡,出卖家产,集结起五千人的部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5分)BC
本题解析:(B项,“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有误,应是曹操认定华佗是来为关羽报仇的;曹操杀了华佗,而不是关进监狱,长期监禁折磨他。C“贾政”应为“贾珍”,“宝玉”应为“贾蓉”)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注】①孙:同“逊”。
(1)根据上面三个选段内容,简要概括儒家君子观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实际,谈谈儒家君子观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②能正确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③安贫乐道,热爱学习等。
(2)君子,作为一个道德标杆,成为封建时代有道之士追求的理想。当今社会,很多人对自身的品德要求很低,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而对外在的物质利益汲汲以求。所以,孔子的君子观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