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1)光教之以诚?(3) 吾欲为元佑全人 (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 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应当随着你去流放之地(5分)
2 我如果要为子孙考虑,就不会是这样子,我想做元祐年间的完人,好到九泉之下见(我的老师)司马光。(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累 积累 重叠
小题1:以 介词 用?为 动词 做 介词 替
小题1: 1说的是刘世安不贪图富贵。2说的是刘世安向母亲说的不就任的托词。5写他在家时没有懈怠的面容,久坐而不倾身依靠。
小题1:刘世安父亲一心想做谏官却没有做成,最终只任太仆卿。
小题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已的要旨。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开始。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年老以后,朝廷上的各位贤人差不多死光了,(而他)岿然独立于朝廷上,并且名望更加显赫。(宦官)梁师成把持朝政,心中叹服他的才德,找到一个安世身前身后奔走的名叫吴默的小吏,让他带一封信给安世,用封大官来引诱他。吴默劝他为子孙们考虑,安世笑着回答:“我如果要为子孙考虑,就不会是这样子。我想做元佑年间的完人,好到九泉之下见(我的老师)司马光。”退还了梁师成的信不予理睬。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累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孔戣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相之为/唯:只有
B.约以取足/约:约束
C.官籍其货/籍:登记
D.何月之拘/拘:扣押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②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③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④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C
4.(1)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
(2)“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
B.遂阳狂自免阳:假装
C.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
D.当可活不活:救活
小题2:下列各组内容,全都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的一组是(?)
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②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③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
④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⑤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⑥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⑦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A.①④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衍有高才又美貌,而且聪明颖悟如同神仙,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
B.王衍善于玄谈,又身居高位,加之他声望很高,所以后进者都学习他,以致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骄矜浮华的风气。
C.石勒都认为王衍才华出众,但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
D.王衍死前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认为如果抛弃空谈努力匡正天下,就不会落到被杀的结局。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申陈事状,辞甚清辩。(3分)
②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3分)
③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①陈述事件情状,言辞非常明白清楚。(3分)
②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一句1分)
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大意可知,活:让他活。所以选D。
小题2: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①为王衍私事,⑤为王戎对王衍的评论,不是王衍行为。所以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表述不正确,“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是孔苌的观点。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申陈” “辞” “清辩” “俄而” “举”、被动句、“以晋故”。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间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非常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豪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4,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今当世之人钦佩敬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铺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无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之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