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1:32: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运用是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心理和感情的微妙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早春春光明媚的初春图:风是轻柔的,阳光是和煦明丽的。下片写思乡之苦,实已饱含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而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2)全词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由喜转悲,由悲转愤,由愤转沉郁,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作者怀恋故国故乡的深情。“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表现了心情由喜转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表现了”由悲转愤,“香消酒未消”表现了由愤转沉郁。


本题解析:二十、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①当路:当权者。②假:提携。③违:分离。
12.首联说自己天天在等待,却等来一场空。他等待的是什么?(3 分)
13.结合全诗说明, “欲寻芳草去”所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3分)此句与首联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2 分)


参考答案:12.等待出仕、做官(3 分)。
13.“欲寻芳草去”表达诗人因怀才不遇而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3 分)。此句与首联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2 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雷雨》中,周萍要到他父亲的矿上去,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摆脱蘩漪的纠缠,二是想成全弟弟周冲和四凤的爱情。
B.《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起先由于思想深处的保守,对革命是“深恶而痛绝之”;殊不知革命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害怕,于是他不免有些“神往”,便准备“投降”革命了。
C.《红楼梦》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说的是宝玉房中两个最亲近的丫鬟,晴雯身上有黛玉的影子,而袭人则俨然又是一个宝钗。
D.《边城》中与翠翠相依为命的外祖父,在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了杨马兵,杨马兵向翠翠保证“你放心,一切有我!”他把马匹托营上人照料,自己到碧溪岨为翠翠作伴,期待傩送归来。

E.老葛朗台与传统的守财奴的形象不大一样,他不仅热衷于守财,更善于发财。索漠城里,谁都尝到过他的厉害,但他们反倒更敬佩他了,这是因为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魅力。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这是有关对文学名著和作家作品的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此处A“想成全弟弟周冲和四凤的爱情”有误;D“在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杨马兵”与情节不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____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____开创的。(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请就辛词这句中“别”字的精妙之处作简要的分析。(2分)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抒情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豪放、苏轼(2分)
(2)写出了作者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中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和农村丰收在望的景象,流露作者的欢乐情绪。(4分)
(3)“别”字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树枝上的鸟鹊都惊动起来,很生动形象,暗示了鹊和枝对明月的依依不舍的意味。(2分)
(4)“忽见”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然发现先前歇脚过的那家茅店时的惊喜心情。(第一问主要通过对上片的品赏,抓住“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等词语,从而归纳出夏夜山村的特点;第二问需要进入角色,仔细体会“忽见”一词的妙处)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
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樽”,酒杯。
(1)《玉楼春》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玉楼春》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1)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