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的爱国诗词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先后五次被罢黜,长期闲赋乡居。
(1)史料记载诗人因为这首诗歌而“坐罪”,诗人自己也说过“却被梅花累十年”。试结合尾联作出简要分析。(4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4分)
参考答案:(1)尾联中“花”喻指人才,“东风”暗喻主宰人才命运的当权者,“谬掌花权柄”把矛头指向现实中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引起当权者的小满。“忌孤高”暗指当权者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洁,“不主张”喻指当权者对人才的排挤、打击。尾联流露出对压制人才、迫害人才的当权者的嘲讽与愤慨。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写人,传达出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沽品格的赞美,流露了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①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玉门犹被遮”: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斩之。”③蒲桃:即现在的葡萄。
(1)有人评价此诗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感“悲多于壮”,你是否赞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可谓别具机杼,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赞同。万里野云、广袤大漠等,廓大苍茫,略显壮感。(壮)但在雄浑苍茫的背景中更多的是昏暗的风沙、幽怨的琵琶、纷纷的雨雪等大漠凄凉之景,突出了行人(征战将士)从军环境之苦;“玉门犹被遮”,表现行人将士命运之悲;末两句,行人白骨换来的只是葡萄入汉,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当代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黔武,视人民性命如草芥的悲愤与讽刺。(悲)将士命运之悲,作者对帝王视民命如草芥的悲愤与讽刺。每个要点,考生答案只要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①作者未直接叙写出征将士的悲怨,而是借写连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处荒凉大漠都哀啼落泪,来从侧面衬托出征将士心中的悲苦更是浓重。(作下列解答也可酌情可分:写出战争不仅给汉人,同时也给西北各族人民带来痛苦。雁之哀鸣,更衬托出人的悲苦。)
②两个“胡”字,有意重复,突出连胡地土生土长者,都哀啼落泪。
③夜夜、双双,运用叠词,加强语意,突出胡雁胡儿之悲。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节美。(胡雁胡儿之悲衬托将士之悲。两个“胡”重复使用的作用分析。两个叠词的作用分析)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负有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富有季节特性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意对即可)
(2)“偷”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南风的调皮活泼,富于情趣。
“径”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能突出与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终歌①
(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翼,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②兮挂左袂。
后人得知兮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③
【注】①此为李白62岁于安徽当涂临终时所作。②扶桑指日本北海道地区。③《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小题1】通过本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清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其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自己命运不济的感喟和哀叹。
【小题2】鲲鹏展翅和《论语》 (2分) 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拥有大的理想和横绝一世的信心。(1分) 化用了《论语》的典故,表达了没有仲尼这样的人,世界上还有谁欣赏我的哀伤。(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第一句可知,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这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肯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非常相近。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用典属于间接抒情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明诗人的感情,所以最后要落脚在诗人的情感。本题中诗人化身一只大鹏鸟,表明自己横绝一世的理想,仲尼的典故慨叹当世没有知音,无限惋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