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忠义暴于朝廷/暴霜露,斩荆棘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以乱易整,不武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略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小题5: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李朅叛,与播①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卒定其乱。进吏部侍郎。方播以仆射居相,避选曹,改兵部。
入拜尚书左丞。灵武、邠、宁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馈挽②。历河中节度使。方蝗旱,粟价腾踊,起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余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置于法。由是廥③积威出,民赖以生。召授兵部尚书。以检校尚书右仆射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滨汉塘堰联属,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李训为宰相,起门生也,欲引与共政,即加银青光禄大夫,复以兵部尚书召判户部。训败,起素长厚,人不以训诿之,止罢其判。饿加皇太子侍读。文宗上文,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进,起以敦博显,帝数访逮时政。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俄兼太常卿、礼仪使。帝题诗太子笏以赐,诏画像便殿,号“当世仲尼”,其宠遇如此。又使广《五位图》,俾太子知古今治乱。
起治生无检,所得禄赐为僮婢盗有,贫不能自存。帝知之,诏月益仙韶院④钱三十万。议者谓与玩臣分给,可耻也。起赖其入,不克让。
武宗立,为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为吏部尚书。帝患选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贡举。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夙儒兼宰相秩,前世所罕。入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宴赐备厚。
起性友悌,播丧,哀戚加于人。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庄恪太子薨,诏为哀册,词情凄惋,当世称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起传》)
[注]①播:王播,王起之兄。②馈挽:运送粮饷。③廥:仓库。④仙韶院:当时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斥其余以市市:集市。
B.又使广《五位图》广:增补。
C.起赖其人,不克让赖:依靠。
D.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废:停止。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起做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与播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 ②由是唐积咸出,民赖以生
③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④帝数访逮时政
⑤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 ⑥播丧,哀戚加于人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起关心百姓疾苦,不畏豪强。他任河中节度使时,遇到蝗旱灾害,下令各家各户不得储藏过多的粮食,惩处了仗势不听命令的神策士兵。
B.王起为人厚道,受人尊敬。他的门生李训想引荐他共同执政,于是授给他高官要职;后来李训遭受灾祸,人们因为王起厚道,并没有处分他。
C.王起为官有才有德,深受皇帝的宠爱。文宗不仅题诗给他,还下令让人给他画像,称他为当世仲尼;武宗任用他为相,也曾给他丰厚的赏赐。
D.王起缺乏管理家庭经济的能力。他所得的俸禄赏赐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已有,结果自己贫穷不能生存,靠朝廷特意为他增加的三十万钱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
(2)人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由于长期下雨不停,王起希望宽免那些被逐斥的大臣的过错和失误,又批评鲍叔终生不忘别人的过失,以此来打消皇帝要禁铜某些人的念头。(译出大意给2分;“愿”“短”“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王起入朝辞谢时,皇帝慰劳他说:“你是国家的元老,我有什么缺点,你应当把它告知我。”(译出大意给2分;“劳”、判断句、“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从语意看明显为动词,“市”应该解释为“出售”的意思。做这种题,一定避免先入为主,不要先看题,再看文段,以免影响判断。
小题2:C? “做事有成”指把事情做成,有好的结果。①只是上疏,不言结果;④表明皇帝的信赖倚重,⑥表明工起敬爱兄长。排除法是做这种题的最好选择。
小题3:B? “没有处分他”错,原文有“止罢其判”,是说人们从轻处分他,并不是免于处分。这道题一般来说是难点,核心是关于文段的整体和细节理解整合,要小心。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愿”译为“希望”,“短”译为“过错”,“解”译为“消除”“打消”,并且将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2) “劳”译为“慰劳、慰问”,“闻” 使动用法,译为“告知”即可,要特别注意句中“公,国耆老”判断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是”来。
【参考译文】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李?叛乱,王起和王播一起上疏请求皇帝下诏让王智共讨伐李?,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升任吏部侍郎。当王播凭仆射的身份处于宰相的位置时,王起作为在吏部主铨选官吏的官员,避嫌改到兵部去做官。
王起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灵武、邠、宁有很多空闲的土地,王起上奏在这里营田,以减少运送粮饷。历任河中节度使。正遇到蝗灾旱灾,粮食价格暴涨,王起下令说,各家各户可以储藏粮食三十斛,多余的拿到市上出售,否则处死。神策士兵仗着权势不服从命令,王起将他们绳之以法。从此囤积粮食的人都拿出了粮食,百姓靠这得以生存。召入朝廷任命王起为兵部尚书。凭着检校尚书右仆射的身份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靠近汉水的地方塘坝连接,前任官吏都不修缮治理,王起到任后,先修复塘坝,和百姓订立用水法令,于是这里不再有荒年了。
李训做宰相,他是王起的门生,想引荐王起和他共同执政,就加授王起为银青光禄大夫,再次召入朝廷以兵部尚书兼主持户部事务。李训遭祸,因王起向来厚道,人们不因李训的缘故而怪罪他,只罢免了他兼管的职务。不久加任皇太子侍读。文宗崇尚文学,爱好经书史籍。这时候,郑覃凭着经术进用,王起凭着敦厚博识显名,皇帝多次向他们询问时政。由于长期下雨不停,王起希望宽免那些被逐斥的大臣的过错和失误,又批评鲍叔终生不忘别人的过失,以此来打消皇帝要禁锢某些人的念头。不久兼任太常卿、礼仪使。皇帝在太子的笏板上题诗给他,并下诏叫人在便殿给他画像,号称“当世仲尼”,王起就是这样被皇帝宠爱和礼遇。皇帝又让他增补《五位图》,让太子了解古今的治世与乱世。
王起治家无方,所得的俸禄赏赐都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己有,他却贫穷得无法维持生活。皇帝听到此事后,下诏说每月从仙韶院的费用中给他增加三十万钱。议论的人说和玩臣分享钱财,是可耻的。王起依靠这种收入生活,因而没有推让。
武宗即位,王起任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皇帝担心选拔人才不能得到有才之人,特意下令让王起主持科举考试。他前后四次主持科举考试。选拔的都是知名的人,人们佩服他有鉴别之才。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宿儒兼宰相之职,这是前世所罕见的。王起入朝辞谢时,皇帝慰劳他说:“你是国家的元老,我有什么缺点,你应当告知我改正。”皇帝设宴款待他并且赐给丰厚的财物。
王起天性亲近敬爱兄长,王播去世,他哀痛悲伤超过一般的人。王起非常喜欢学习,不是休息吃饭就不停止。天下所有的书没有他不读的,一旦过目,就不会忘记。庄恪太子去世,皇帝下诏叫他作哀册文,他作的哀册词情悲伤怅恨,受到当世人称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今者有小人之言
B.是故百战百胜/沛公不胜杯杓
C.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当是时/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病;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病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改任江西行省照磨,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
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②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转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命,理荒田租,民无欺弊。
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注:① 刬:同“铲” ②擿(tì) 揭发。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民赖焉——通“佃”
B.不敢诘治——查办
C.卒治之如法——按照、依照
D.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告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景行教民穿井以饮——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卒治之如法——沛公起如厕
C.弦诵之声遂盛——荆轲遂逐秦王
D.乃赂当道者——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县百姓的生活水平低,杨景行到任后,教会了他们打井取水,用陶瓦建屋。
B.杨景行善于审案,“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郡无冤狱”足以说明他断案的能力。
C.金溪豪僧云住盗掘他人坟墓,当地官吏接受他的贿赂,任他胡作非为。杨景行知道后,依法处置了云住。
D.杨景行无论在哪个州县担任官职,都有好政绩,每次离职,都有老百姓立碑赞扬他。
4.用三个短语概述杨景行任职期间的主要功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教化百姓 抑制豪强 昭雪冤案
5.(1)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
(2)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
(3)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4)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卫关口是为了防止有偷盗及其他非常事件的发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海塘记
王安石
?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胜:克制。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②木欣欣以向荣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良以其言为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1)谢君用书信嘱托我为堤坝的建成作记的当初,说:“让后来人对此有可以考证的材料,能够终其任职使堤坝完好而不毁坏。”
? (2)他担任县令(或:治理县事),不因才能自负而忽视他的百姓的急难。
? (3)我确实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