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①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② 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将焉取之②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C.①子玉之败而归,②行李之往来 D.①夜缒而出②胜楚而君犹忧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①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以后,又要扩张它西
边的疆界。②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
本题解析:
小题1:让:责备。
小题1: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用。 A.① 介词:因为;?② 介词:凭……身份。B.①
代词,哪里;?② 句末语气助词。D.① 连词,表修饰?② 连词,表转折:但。
小题1:B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 名词活用为动词C 名词活用为状语D使动用法
小题1:①关键词:厌?封?肆②关键词:解?东道交
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不熄灭,文公叹息。左右大臣们说:“战胜了楚国,您还发愁,为什么?”文公说:“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大将,内外呼应。”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
七年(前630),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晋国包围郑国,想得到叔瞻。叔瞻听说后自杀了。郑国人带叔瞻尸体告诉晋君。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参考答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 二三子其佐我 /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本题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需要注意断句的文言虚词有:常用在句中的连词“则”,表时间的“今”,语气助词“乎”,对称句“…者乎”,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病,生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
C.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通“嫉”,忌妒)
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痛恨,痛心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①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②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③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④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③庸蜀:指四川。④苍黄:通“仓皇”,慌张。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数矣(多次)
B.被南越中数州(通“披”,覆盖)
C.然后始信前所闻者(才)
D.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估计,揣测)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甚不自是也
C.世果群怪聚骂
D.指目牵引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B.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在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4.翻译文中的句子。
(1)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A
4.(1)想不到你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我竟幸运地被您取法。
(2)(韩愈)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3)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乙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
B.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仆一样
C.所读书必手钞/钞:通“抄”,抄写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沃汤:用热水浸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B.佯狂不知所之者/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C.如是者六七始已/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慷慨得志之徒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蓼洲周公、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
B.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出辛辣讽刺和极度鄙视。
C.“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D.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天才出自勤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参考答案: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1)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非同寻常(指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逡巡、非常)
(2)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这五个人的死相比,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辱人贱行、视、固)
5.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