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2:18: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李姬传?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①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名士蔡邕,官左中郎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善:与(人)要好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酬报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D.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固:本来

小题2:李姬即李香君,后人对她有“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评价,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李姬这一品节的一组是(?)(3分)
①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③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④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⑤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香是歌姬出身,她善于演唱,同时知书达礼,在风尘中却不落流俗,年少时跟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唱,她略读诗书,而且能清醒地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
B.阮大铖退居金陵后,遭到正直人士的抨击,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后来被李香识破,于是侯方域借故不与王将军相见,使其辞别而去。
C.侯生后来赴考名落孙山,李香为他设宴饯行,她肯定了侯公子的才华与文章,并认为他在品行上高过蔡邕,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所唱的《琵琶词》。
D.本文突出了李香的见识和品格,歌颂了她和侯方域之间真挚的爱情,写法上也颇有特色,如开头写贞丽的文字对写李香君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
(2)现在竟然为贪图钱财而去赴约,这便是我背叛侯公子了!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固,坚决。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
小题2:①写的是其母贞丽的事④写李姬与侯生相识后交往的情景⑥写的是田仰的行为,非“直接”表现其品节。
点评: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小题3:B项:“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错误。“假”是借助的意思。
点评:本题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概括,做这样的题目,注意考虑准确和全面两点,应将句子放回原文中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小题4:注意得分点:(1)客:朋友,盍:何不;叩。以上两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乃:竟然。利:贪图,卖:背叛。句意通顺1分。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附译文】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侯方域自号雪苑),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田仰还派人多次请李香到府宅参加宴饮,李香也坚决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现在竟然为贪图钱财而赴约,这就是我背叛侯公子了!”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之不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指败逃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通“否”。
(2)案,通“按”。
(3)缪,通“穆”。
(4)孰,通“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公文名称)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jiào责备)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将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取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以酒,持杯掷娄宿曰:“我尚饮汝酒乎?”谩骂不已。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言故与可求为姻?故:以前。
B.徽言自度不支?支:支撑。
C.金兵猥至?猥:形容人多。
D.徽言披衽迎刃?披:穿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登陴以大义噍数之?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①因拔佩刀自拟?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①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徐徽言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 )
①君于我胡大无情?②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③此膝讵为汝辈屈耶?
④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⑤吾尚饮汝酒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4.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金人包围了太原,切断了中原对太原的补给,隰州、石州以北均在金人控制之下,徐徽言凭着大智大勇,打破了金人对太原的包围。
B.金人从蒲津渡过黄河包围了晋宁,徐徽言用移文邀约折可求前来解围,折可求却叛变投敌,为虎作伥,遭到徐徽言的痛斥。
C.徐徽言自度晋宁难保,便烧掉守城武器,不使落入敌手,并决心以身殉国,结果被左右救下,兵败城破后被金人俘虏。
D.徐徽言在金人面前既不被威胁所吓倒,也不为利诱所动摇,坚贞不屈,惨遭杀害,表现出感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气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 (2分)
译文:                                
(2)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译文:                                
(3)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5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1. D(披:分开。
2.C (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A于是,就 /?才(出自《送东阳马生序》B于是 / 沿袭? D处所,地方 / “为……所……”,表被动)(3分)
3. C(①是折可求的话,④是讲娄宿的。
4. B(徐徽言约折可求夹攻金人一事在晋宁被围之前。
5. (1)哪里只是无情,这箭尤其无情!(或:岂止我无情,这箭更是无情!)(2)我的军队已南下了,中原的事情还不可预知,你何必使自己这样痛苦呢?(3)我承受国家厚恩,死正是我所想的,这膝盖哪里是对你们这些人屈服的?你应当亲自杀了我,不可使别人动手杀我。
【参考译文】
徐徽言字彦猷,衢州西安人。年少时为儒生,广泛涉猎儒家经典及著述。金人围困太原,分兵阻绝供应军粮的道路,从隰州、石州往北,好几个月命令不能通达。徽言率领三千人渡过黄河,一战破敌。升官为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顾忌徽言,想快速攻取晋宁以消除祸患。建炎二年冬,金人自蒲津渡过黄河围困他。起先徽言给府州发公文,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金将娄宿挟可求至城下以招降徽言。徽言以前与可求为儿女亲家,徽言于是就登上城墙以大义责备数落他。可求仰头说:“您对我为什么这样无情?”徽言拉开弓,厉声说:“你对国家没有情,我对你还要讲什么情?哪里只是我无情,此箭尤其无情!”一箭射中他,可求逃走。金人进攻屡次失败,不能达到目的,围困得更加急迫。徽言自己考虑支撑不了,取来守城的兵器全部烧毁它们。拿着剑坐在堂上,慷慨激昂地对将士说:“我是天子守土的臣子,坚守气节,不能在敌手中受辱。”于是拔佩刀自杀,左右的人哭着急切地救护。金兵蜂拥而至,挟持徽言而去。娄宿见徽言,对他说:“二帝到北方去了(指二帝被金俘虏),你还为谁守卫这些啊?”徽言说:“吾替建炎天子守卫。”娄宿说:“我兵已南下了,中原的事情还不可预知,你何必使自己这样痛苦呢?”徽言愤怒地说:“我恨不得使你们陈尸示众以归见天子,将以死到地下去报太祖、太宗,哪里考虑其他!”娄宿又拿出金令说:“能稍做妥协,当使你一生统帅延安,全陕的土地一并为你拥有。”徽言更加愤怒,骂道:“我承受国家厚恩,死正是我所想的,这膝盖哪里是对你们这些人屈服的?你应当亲自杀了我,不可使别人动手杀我。”娄宿举戟向着他,希望看到他恐惧的样子。徽言分开衣襟迎着刀锋,神色自若。给他喝酒,他拿杯子掷向娄宿说:“我还喝你酒吗?”谩骂不停。金人知道不能够使他屈服,于是就射杀了他。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暴方子传
俞樾
  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大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①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竞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会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②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屩,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竞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膜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
  及归滑,贫益甚。
  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昊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角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即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
  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
  [注]①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②角[lù]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母忧去官——会:适逢
B.每刻石表之——识:认识
C.刻以世——行:通行
D.有微劳,即行开复——俟:等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暴方子廉洁的一组是
[? ]

①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
②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
③举荐贤守令数人
④然性傲岸,喜凌上
⑤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腰菜称是
⑥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朴,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
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
C.暴方子风雅好学。在苏州,他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
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是失上官意,竞劾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B
4.(1)我的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尚且如此,现在难道会为妻子儿女的温饱之事而考虑吗?
  (2)因为这种性格(暴方子)失去上级的喜欢,最终被弹劾而罢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