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B.作者借助夸张,借箫声的感人力量,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C.客通过古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D.本赋运用的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望 :农历每月十五。?②危:端正。 ③下:攻下。(各1分)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多么广阔浩瀚,像是凭空(凌空)乘风飞去,不知自己将停留在何处。
(2)面对着江面斟满酒,横执长矛吟诵诗篇,本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望”,农历每月十五,还要记住“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月末;“危”端正,成语“危言危行(正直的话,正直的行动)”;“下”,名词作动词,攻下。
点评:这种题型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的课本知识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对课外的文言文才有可能推敲做对。
小题2:C连词,表修饰。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取独;B介词,被/介词,在;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
点评: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吃透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句子要牢记于心,通过对比归纳,把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掌握住,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小题3:此时的“乐”并未求得解脱,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归于豁达乐观。
点评:这一考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它是指对文言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的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它要求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的信息、次要的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主旨,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题4:注意“浩浩(广阔浩瀚)”“冯虚(凭空乘风)”“酾酒(斟满酒)”“固(本来)”的解释,注意宾语前置句“今安在哉(在哪里)?”的翻译。
点评:这种题型应该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特殊句式等基础上正确理解本句话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翻译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目。
楚义帝论
(清)查礼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对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帝特一迂生腐儒特:只是
B.数始皇、二世之罪数:列举
C.擅其赏罚废置之柄柄:权力
D.用人之劳而享其逸用:使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3分)
①委(宋义)以三军之重?②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③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④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⑤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B.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3分)
(2) 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3分)
(3) 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 这说明义帝不能够任用宋义,只是因为这害了宋义。(是:这;直:只是,各1分,句意对1分)(2)楚兵打来秦兵不倒戈投降就算幸运了,谁能和楚兵对抗呢!(倒戈以相迎:投降;敌,对抗,各1分,句意对1分)(3)天下没有迂执庸腐的儒生能成就大业的,义帝他不得善终原本是理所当然了。(其:代义帝,宜:应该,理所当然,各1分,句意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考查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D用:依靠
小题2:本题考查正确选择符合文中人物性格的句子。①②④都是写义帝用人不当的行为,以表明义帝“特一迂生腐儒”。③写宋义在才能和力量两方面都不是项羽的对手。⑤写宋义出生低微。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选项对文本的分析是否合符文意,要将选项的理解和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从文本中筛选出来进行比对,一致就是合符文意的,否则就不符合文意。B“应该交给项羽”错,原文是“亲率诸将以击秦”。
小题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此题是一篇议论性文本翻译,比传记类文本翻译难度大一些,但只要读懂了文本,理清了关键词句,也没有什么困难。本题关键词句:是:这,代词;直:只是,副词;……者,幸也:判断句式;敌:对抗;迂生腐儒:迂腐儒生,互文修辞;宜:应该,理所当然。
附文言文翻译:
天下没有成一事建一功是出自迂执庸腐的儒生手上的。何况是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大事,又是处在干戈纷争、诸侯混战的时代。苏轼评论楚义帝说:“义帝是天下贤明的君主。”我观察义帝只不过是一个迂执庸腐的儒生,哪里称得上贤明呢?
宋义,战国时期的一个游说之士,在游说中偶尔说对了一次,未必就能说他是一个懂得兵法的人,义帝竟然急着送他“卿子冠军”的美名,把统帅三军的重任委托给他,而且又把轻狂急躁暴戾的项羽交由他指挥,使项羽成为他的部属。这两个人在一块不相互残杀是不可能的。宋义的才学和宋义的能力,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宋义杀不了项羽,而项羽能杀宋义,也是一看就知的事。这说明义帝不能够任用宋义,只是因为错用害了宋义。
入关破秦的使命,不派项羽却派刘邦,大概义帝认为刘邦是一个忠厚长者吧。然而这事本来就不能派遣项羽去做,也不能派遣刘邦。自古以来就没有过依靠别人夺取天下的帝王。义帝是楚怀王的孙子,本就是楚国民众所期望的君主,而且楚国灭亡已很久了;此时的义帝以一个在民间放羊的身份,一旦坐上南面称君的尊位,成为诸侯的领袖,这也太奇了。却还想一点苦都不吃,俨然成为群雄的尊主;帝王大业,难道如此容易吗?况且刘邦入关,秦国就必然被灭;灭掉秦国,刘邦就立下大功,义帝就不能够制服刘邦。刘邦入关,项羽必定发怒而攻击刘邦,那么刘邦抵挡不住项羽,沛公一定会败,项羽一定会胜;项羽胜,那么项羽的蛮横,义帝就更加不能制服了。
秦国虽然强大,但(这时已经)容易对付。(因为)他推行暴政已经很厉害了,他的老百姓都有父兄被杀的痛苦;楚兵打来秦兵不倒戈投降,就算幸运了,谁能和楚兵对抗呢!替义帝打算,只需派遣一员大将去救赵,而自己亲率诸将攻击秦,列出秦始皇、秦二世的罪行,接受子婴的投降, 废除秦的苛政,和老百姓一同休养生息。秦地百二的(地理优势)山河, 天下没有再比他强的了。楚虽是大,处在偏僻的东南,那形势哪里能和关中比。凭借秦的规模定都关中。把项羽、沛公各封给大国,有功的诸侯封给小国,又封五国(燕齐韩赵魏) 贤能的子孙,使他们不至于断绝宗祀。在这时,天下原本是义帝的天下,项羽虽然暴戾,有什么可畏惮的呢!项羽和沛公本都是辅佐我的大臣罢了。
只是在此之前让项羽对自己失去了臣服的心,可是消灭秦的战功,又大半都是项羽的功劳,所以项羽能够独揽赏罚废置的权柄,而且天下之势已不在义帝一边。竟然想安坐无为,依靠人家的劳苦坐享安逸,不是太荒谬了吗!我所以说:义帝只不过是一个迂执庸腐的儒生。天下没有迂执庸腐的儒生能成就大业的,义帝他不得善终原本是理所当然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①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②巂(xī):杜鹃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连山殆数百里( )
(2)时有鸣巂( )
(3)山风卒起( )
(4)游者悚焉( )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县治而迤平/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云霞明灭或可睹
C.是日,姜坞先生与往/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D.使鼐为之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大概(2)有时(3)通“猝”,突然(4)害怕
2.C
3.(1)这年三月上旬,(我们)步行顺着龙溪的西边进入。
(2)层层叠叠的石头宛若高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龙溪的西面。
4.本文作者应邀赴宴而作此“游记”,通过交代游踪记录了循溪进入沿途所见,最后自然地落笔在媚笔泉,使媚笔泉和周围的风景形成完整的山水图卷,加上对沿途人文环境的描写,共同渲染出左学冲邀饮之地的奇幽古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