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7 22:26: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默写下列文段中空出的名句。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参考答案: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数衡阳之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8分)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这两首词选自《      》一书,揭示出书中主要人物     (填写人名)的思想性格。(2分)
2.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鉴赏这两首词。(6分)
答:?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
少年行(其三)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戎装出征、英武的青年将士形象。(1分)“弓背”句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2分)“秋风”句侧重描写将士们的飒爽英姿,表现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2分)
小题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2分)前两句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2分)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出将士们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直接抒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前两句。首先要概括出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青年将士),然后再概括其特点(飒爽英姿、戎装出征),最后要结合诗句分析。
小题2:首先要明确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结合诗句确定本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诗歌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是间接抒情。后两句写出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是直接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浙江)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辨识字形》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