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2:26: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宋词鉴赏(共8分)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 小题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3分) 小题2:5分)上片写江上之景,天气阴晴不定(1分)令人心生沧海桑田、聚散离合之感。(1分)下片写山下之景,环境迷茫凄清(1分)令人心生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1分)所以才劝“行客莫登临”。(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根据对词大意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描述的正确性,C 项,“全部实写”不正确,如“兴废事,千古一沾襟”。所以选C。 小题2:可从词中上下片中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营造的意境,从而得出其情感,即原因。关键词如:半晴阴、别离心、兴废事、孤烟、疏雨酒家深。这些关键词营造了凄冷孤寂迷茫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孤寂迷茫凄凉的情感,故由此得出“行客莫登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涿日向西。 1.这首诗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 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
参考答案: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 2.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7分) 送友人出塞?(吴伟业)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小题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蕴含怎样的“情语”。(3分) ? 小题2:试对诗歌最后两句做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在黯然神伤的诗人眼前,猛然展出长虹古亭的外面荒草连接远处的天际的景象,以送别之地的满目荒草寄寓友人流放之地的遥远和荒凉。这无涯的荒草在萧瑟的秋风中伤心失色,凄凄含凄,也正如诗人一样,伤心无限 小题2:不知道西风吹拂,雪浪汹汹的“黑水”边,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的对比中,透露着诗人对远出塞外的友人的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的深切的牵念和忧惧。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上句“此去流人路几千”可知,这是一个送别友人的场景,“草、天”形象的描写出了荒草与天际相连的凄凉境地,环境描写是为烘托心理服务的,所以,在答题时,要把这句景物描写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哀伤的作用写出来。 小题2:答题时,要仔细品读诗歌最后两句,感悟意境的意蕴,找出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进行想象。如“西风雪”、“问渡船”分别是黑水和江南两地的不同景象,通过对比,就把友人流放的黑水的险恶荒凉之地表达出来;在答题时,还要把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对突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怀念的作用写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开始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此诗即写于他退居洛阳之时。 (1)、本诗写景有远景近景,有实景虚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2)、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1分)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1分)表现出诗人怡然陶醉之情。(1分)(2)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1分)联系背景可知诗歌后两句(1分)抒发了诗人的情志: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1分)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那株向日葵。(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小题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 【小题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思念家乡亲人。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小题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求分析“客子”的思想感情,只要从诗中找出表达感情的句子即可,“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几句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根据“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可以分析出来,此处是虚实相生,或者说是衬托写法。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