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1~2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
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
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1.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2.《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2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提纲挈领、统帅全篇的作用。后面的诗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展开。
22.①呼应标题。“掬水月在手”呼应标题中“夜月”二字,而“弄花香满衣”则呼应“春山”。②从结构上看,该句承上启下。“掬水”句承首联“夜”,“弄花”句承首联“春”;下启颈联,乃流连不舍之因。③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④“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⑤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一点得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联描写了诗人凄凉孤寂的气氛。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雾气弥漫,林间瘴气缭绕,暮色渐浓。
(2)①的南飞与诗人不知归期做对比,突出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
②诗人用“江静”反衬了自己内心无一刻宁静的哀怨痛苦。
③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愁苦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嘘”字写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走”字写江涛澎湃,白浪淘沙,滚滚奔流。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是炼字题。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点明最为传神的两个字,其次解释两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再其次把该字放回句子解释句子的含义,最后总结表达效果或情感。
小题2: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干,看清题目要求,有几问?问了什么?并且要注意题干中的隐含提示,如本题,“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这些意象组成景象,“全诗的情感基调”这是情感,这就提示学生这个题实际考查的是“景和情”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不系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