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小题1:“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小题2: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从诗歌的前两联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不是“钻龟”“祝蓍”,而是“三日”“七年”,即时间。
小题2::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在表现手法上,以议论为诗,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诗的颈联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极通俗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诗歌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试题解析:
小题2:诗歌的颈联是典型的议论,这与一般诗歌的写景抒情手法有明显不同。从整首诗歌来看,这首诗也不是一般的抒情诗,而是融入了议论和说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9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吨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3分)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副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小题1:这首诗采用了遇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风雨凄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情。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本题解析: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结合词的上阕描绘即可,三点答对两点给2分,结合词句分析给1分
小题1:本词描绘了风雨凄迷的景象,借此表达了诗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解说2分,思想感情2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略加分析。
(2)有人认为词的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满林残照见归鸦”,残阳似血,夕阳的余晖洒满整片树林,迎着霞光,乌鸦也纷纷归巢。此句作者借傍晚“鸦雀归巢”来对比反衬自己有家不能归的现状,表达出诗人的思家之情。(结合词句分析1分,手法2分,情感2分)
(2)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什么时候能一家人一起收拾田园,在充实的劳动后团团围坐在温暖的烛火旁煮茶吃茶、共享天伦之乐呢,借具体的画面来表达了对家园对亲人无限的思念。语言朴素平实,亲切生动,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已离家不远。 ②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意对即可)。
2、同意。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别刘原父
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①,望水远天远人远。
①兰桡:划船的桨
小题1:词的下阕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简要说明。(5分)
小题2:结合整首词谈谈词人用哪些手法表现了自己思想情感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下片写自己和朋友“分别”依依不舍的情景(2分):已经到出发的时候了,朋友们还舍不得离开,直到“日斜”时分握别江边,远行的船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立在船头靠着船桨(倚兰桡)向岸上怅望。
小题1:①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作者由“不管”到“始惜”对时间不同的态度。年轻时的作者不太忧心于光阴似箭,也不太顾惜亲情、友情。只是到年纪大了(“到如今”)以后,才“始惜月满花满酒满”。(3分)②下片寓情于景,在离别场景中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对朋友离去的无奈与不舍。(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先总结词的下阕的总体场景“自己和朋友分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再逐句分析说明。只要有散文化翻译即可,不求有文采。3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如果上片答比喻,下片答拟人可酌情给分,但不能给全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