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
剑?门①
杜甫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②,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③。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④。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⑤。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⑥。
注:①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夏历十二月携家眷从秦州同谷转徙成都时,途经此地。②两崖崇墉倚:言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③鸡犬各相放:不分彼此,不相通。④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意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不已。⑤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言造物者有罪,不该用大山将蜀和中原隔绝,故诗人欲铲平之。⑥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诗人料定蜀中难免再度发生战乱,故为之“惘怅”不已。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八句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
B.“珠玉走中原,氓峨气凄怆”写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 ?
C.诗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 ?
D.最后四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又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2.这首诗与李白的《蜀道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从这首诗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应的是:________。 ?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对应的是:______。
3.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这首诗中什么地方采用了议论?请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1)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2)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3)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3.答案示例:诗人用“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蛾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这是议论。诗歌的结尾处“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意思是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也是议论。(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8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小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手法。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2分)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饱含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悔恨之意更甚.又增伤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虚飘飘柳絮飞”一语双关,请具体说明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分)
(2)全曲主要是怎样表达少妇的思念之愁?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描绘的是春末轻盈的柳絮漫天飘飞的实景;实际上又是对少妇心理状态的描绘:远方亲人久去不归,吉凶祸福不得而知,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如柳絮飞舞,无所适从。(每点2分。)
(2)借景抒情。以子规的啼叫烘托少妇的悲哀,以双燕衔泥作窝、亲昵地相戏反衬少妇的苦闷。(观点1分,分析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怀(其二)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
(1)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2)“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二句中“滴”与“疏”用得十分巧妙,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1)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入股寒冷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意境概括1分,情感1分)(2)滴,击穿打破。秋夜的冷露之声足以破梦。“滴”给了梦以具体的形象,使轻梦如肥皂泡、蜘蛛网,可见诗人多么难于安眠。(2分)
梳,把秋风比喻作一把梳子。劲峭秋风“梳”过每条神经、每个骨缝。“梳”字写出了风流动形态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的感受。(2分)
本题解析:意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景与情。也就是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写了什么情。本诗头四句,秋月冰冷,秋露滴落,秋风料峭,是一幅凄清肃杀的秋夜景,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和愁苦。第二小题关于炼字,在诗歌中这类题的解答,一般是答出某字在诗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即可。
点评: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营造的某种气氛或氛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 91ExAm.org诗人的思想情感。本题为分析诗歌意境题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