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2:58: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
剑?门①
杜甫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②,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③。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④。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⑤。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⑥。
注:①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夏历十二月携家眷从秦州同谷转徙成都时,途经此地。②两崖崇墉倚:言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③鸡犬各相放:不分彼此,不相通。④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意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不已。⑤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言造物者有罪,不该用大山将蜀和中原隔绝,故诗人欲铲平之。⑥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诗人料定蜀中难免再度发生战乱,故为之“惘怅”不已。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八句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
B.“珠玉走中原,氓峨气凄怆”写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 ?
C.诗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 ?
D.最后四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又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2.这首诗与李白的《蜀道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从这首诗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应的是:________。 ?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对应的是:______。
3.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这首诗中什么地方采用了议论?请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1)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2)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3)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3.答案示例:诗人用“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蛾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这是议论。诗歌的结尾处“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意思是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也是议论。(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8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小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手法。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2分)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饱含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悔恨之意更甚.又增伤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虚飘飘柳絮飞”一语双关,请具体说明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分)
(2)全曲主要是怎样表达少妇的思念之愁?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描绘的是春末轻盈的柳絮漫天飘飞的实景;实际上又是对少妇心理状态的描绘:远方亲人久去不归,吉凶祸福不得而知,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如柳絮飞舞,无所适从。(每点2分。)
(2)借景抒情。以子规的啼叫烘托少妇的悲哀,以双燕衔泥作窝、亲昵地相戏反衬少妇的苦闷。(观点1分,分析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怀(其二)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
(1)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2)“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二句中“滴”与“疏”用得十分巧妙,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1)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入股寒冷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意境概括1分,情感1分)(2)滴,击穿打破。秋夜的冷露之声足以破梦。“滴”给了梦以具体的形象,使轻梦如肥皂泡、蜘蛛网,可见诗人多么难于安眠。(2分)
梳,把秋风比喻作一把梳子。劲峭秋风“梳”过每条神经、每个骨缝。“梳”字写出了风流动形态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的感受。(2分)


本题解析:意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景与情。也就是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写了什么情。本诗头四句,秋月冰冷,秋露滴落,秋风料峭,是一幅凄清肃杀的秋夜景,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和愁苦。第二小题关于炼字,在诗歌中这类题的解答,一般是答出某字在诗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即可。
点评: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营造的某种气氛或氛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 91ExAm.org诗人的思想情感。本题为分析诗歌意境题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