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3:08: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且于楚(从属二主)? 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以……为怪)
B.晋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旦日士卒(犒劳)?  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因人之力而之(看不起)?又欲其西封(扩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抚州通判、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于今天子恭俭,陂池、苑囿、台榭之观,有堙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故人得私其智力,以逐于利而穷其欲。自虽蛮夷湖海山谷之聚,大农富工豪贾之家,往往能广其宫室,高其楼观,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又况抚之为州,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地大人众如此,而通判与之为之父母,则其人奚可不贤?虽贤岂能无劳于为治?独无观游食飨之地,以休其暇日,殆非先王使小人以力养君子之意。吾所以乐为之就此而忘劳者,非以为吾之不肖能长有此,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且夫人之慕于贤者,为其所乐与天下之志同而不失,然后能有馀以与民,而使皆得其所愿。而世之说者曰:"召公为政于周,方春舍于蔽芾之棠,听男女之讼焉,而不敢自休息于宫,恐民之从我者勤,而害其田作之时。盖其隐约穷苦,而以自媚于民如此。故其民爱思而咏歌之,至于不忍伐其所舍之棠,今《甘棠》之诗是也。"嗟乎!此殆非召公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墨子①之馀言赘行,吝细褊迫②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于是酒酣,客皆欢,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而称其言之善。又美大其阁,而嘉其所以名之者,曰:“阁之上,流目而环之,则邑屋、草木、川原、阪隰之无蔽障者皆见,施侯独有见于山而以为之名,何也?岂以山之在吾左右前后,若蹯若踞,若伏若骛,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施侯以客为知言,而以书抵予曰:“吾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如此,子其为我记之。”数辞不得止,则又因吾叔父之命以取焉,遂为之记,以示后之贤者,使知夫施侯之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其言如此。(节选自王安石《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
  [注]①墨子:春秋末、战国初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尚节俭。②褊迫:狭隘。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有堙毁而无改——作:兴建
B.往往能广其官室——往往:常常
C.商良之男女以万者五六十——数:计算
D.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从容:跟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为阁而名之”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
②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
③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
④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⑤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
⑥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游褒禅山记》不同,没有在记游上刻意着墨,而是以记录大段语言来表明观点。
B.本文在结构上条理清晰,先撰写为阁原由,进而阐发命名原因,最后交代作者写作原因。
C.文中列举了周召公体恤人民的事例,以此来表明施侯建此阁是为了追慕贤人,纪念伟人。
D.施侯认为在地大物博的抚州,为官之人应当有闲日美地来观赏游玩,这样可以消忧解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1)我们国家人民从战火中摆脱,沐浴仁慈天子的恩泽,而使父辈子辈休养生息一百多年。
  (2)百姓的财富很充足了,难道官吏不应该凭借那些剩余的力量,能够娱乐自我、称颂帝德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旨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其罪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改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3分)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3分)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3分)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2)(3分)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3)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本题解析:
小题1:按:查办。
小题2:①是年少时为文事,⑤是善待乡邻之事。
小题3: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小题4:注意得分点:(1)“变”:改变;“狱”:案件。各1分,“存反为罢去”被动句翻译恰当1分。
(2)“韪”: “认为……对”;“听”允许;“前”名词作状语,上前。各1分。
(3)“驻足”:停下脚步,1分,“其……乎”:大概……吧,1分,句意通顺1分。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主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 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命题人看准了这 一点,往往在“某一种”传统美德的“点”上命题,制造出“主旨错位”的误区。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
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泛滥波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
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摘,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选自《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年,拜表致仕致仕:退休
B.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
C.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怀:怀恨,不满
D.汝自何如憕、恽谓:认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咸从风化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B.慕万石、陆贾之为人,画之于壁以自玩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座
C.其发摘,棱犹弗之逮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D.睿抚孤兄子过己子青,取之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5分)
(2)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2:C
小题3:?(1)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得分点“小减”“莫汝逮”各1分,大意正确3分,共5分)(2)睿指着朝廷的符节说:“朝廷交给我(符节)不是拿来装饰用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背的。(得分点“节”“以”各1分,大意正确3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怀”是“思念”的意思。完成此类题目,简单的办法是代入法和排除法,先将试题所给的各个选项的意思带入原句,然后根据语境和自己的积累进行比较排除,最后得出最后结论。
小题2:A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因”:副词,于是/介词,趁机 。C项“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D项“于”:介词,对于/介词,从。
小题3:翻译文言文最简单的办法是“连”和“猜”。县根据语境,结合自己的积累,把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串联起来,自己暂时不懂得可以先放过,然后依据上下文,把不很懂得的词的意思猜一下。
【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是京兆杜陵人。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韦睿的内兄王憕,姨弟杜恽,一起在乡里有好的名声。伯父祖征对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有什么比得上憕、恽的?”睿谦虚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后来东宫建立了,升做太子右卫率一职,出任做了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向北讨伐,诏告睿统帅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魏小岘城,没能获取。睿巡视行走到营寨,魏城中忽然出来几百人陈列于门外,韦睿想攻击他们,各将士们都说:“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韦睿说:“不这样。魏城中有二千多人,关闭城门坚守着,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没有理由在外面出来进去的,一定是勇猛的战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就能攻下了。”大家犹豫迟疑了。韦睿指着朝廷的符节说:“朝廷交给我(符节)不是拿来装饰用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背的。”于是进攻。战士们都拼死作战,魏军果然败兵逃跑,因为快速攻城,半夜就攻下城来。
韦睿对于故交旧友,毫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被韦睿授予假板县令,乡里人对他都很思念。十五年,韦睿上书恳请退休,皇帝下诏不允许。十七年,做了散兵常侍,护军将军,授予了锣鼓,吹号各一个,进入了直殿省。在朝廷中,韦睿诚实、恭敬从来不曾忤逆皇上,高祖很是礼待、敬仰他。(韦睿)性情慈爱,韦睿抚养哥哥的独生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尽心。他历任官员所得到的福禄赏赐,都发给亲戚故友,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后来做了护军,在家没有事情,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于是在墙上画下他们的想象,自己的欣赏。韦睿那时已经老了,空闲的日子仍然检查每个孩子的学习,三儿子棱,尤其通晓经史,人称他知识广博,韦睿天天坐着,让韦棱讲解书,韦睿所发表的见解,韦棱自己认为赶不上父亲。高祖开始意志坚决于佛教,天下人都跟随这风气而变化,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