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①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②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③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④朝而出,暮而归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
穿始终,各节叙事互为补充,似断实连。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3分。每句1分)(2)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3分。定语后置,“亭”“榭”活用为动词,语句通顺各1分)(3)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4分。“作文”“韵”“营构”和语句通顺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3分。可以)
小题1:(3分。①是原因,不是表现;⑤是卜筑的做法;⑥是客观描述园内景致)
小题1:(3分。“万壑千岩的丽景”非兴建原因,“哥哥未罢的工程”理解错)
小题1:略
[附]译文?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
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
去,傍晚回来。奇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都不认为是苦。
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园子全部拥有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如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但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实的地方使他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成功,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
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只是七松五柳这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时的风景,都可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B、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C、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精粹,聚集?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欺负,侵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
C.惑之不解(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