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
D.姚鼐是明末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桐城派散文的内容大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风格“清真雅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答:?
?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B.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C.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D.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7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小题1】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3分)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古今诗人常常将自然之物当作题材,且赋予深刻的含义,请你从读过的诗歌中试举一例,并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小题2】略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抓住关键词语“作一次小结”“ 坚韧”“ 空空如也”概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属开放题,首先要找出符合要求的诗句(1分),然后还要简要分析出诗句的寓意(3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小题1: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小题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2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小题2:三、四两句因内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环境景物体现人物心情。(2分)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闻。
本题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什么样的心情眼里的景物就会是什么色彩的。诗人因被贬内心乱,而眼中的景也凄清,虽是春天却看到的是花落。鸟啼叫的声音本是动听的,但诗人听感觉乱,其实是心乱。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本题给出了切入点,但要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