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的心态。(2分)
小题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2分)
小题2: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目“送柴侍御”就可以确定是一首送别诗,揣摩“送君不觉有离伤”与“明月何曾是两乡”就可以品味出诗人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态。
小题2:类似题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要顺势思维,最好选择“同意”,这样就能比较好地结合诗句来分析原因。分析时要具体,对于绝句来说,最好逐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小题1: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初见嵩山的心情。(3分)
小题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之意的,给2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给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一个“出”字,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或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
【注释】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得过重。文帝就派冯唐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②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此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小题1:这首词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下片的“狂’是虚写?。(3分)
小题2:下片两个注解处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出猎(或打猎);?征战杀敌的愿望(共3分,答对一空2分,答对两空3分)
小题2:①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②表达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每点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填第一个空根据“亲射虎,看孙郎”,填第二个空根据“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要充分阅读注释,根据注释①可揣摩出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意思,根据注释②可揣摩出为国立功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短歌行》内容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曹操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题有消极的一面。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本诗主要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这与当时曹操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曹操嫉贤妒能,如杀死杨修就是实际情况。
C、“月明星稀”一句写景,描述准确,含意丰富。
D、全诗善于用典,几处化用古人的诗句、史实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谐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 舜 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夏日特有的事物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和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作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小题2: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荫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呖呖之声,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落寞。(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应紧扣题目,围绕如何表现夏意进行思考,那就涉及到点题、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问题,仔细研读本诗分析组织语言即可。
小题2:问题变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