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0:52: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识别力 ?
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
C.大军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 ?
D.先主悔,请还——寻:不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时人怪问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
B.今拔十失五,犹得半——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
D.将军此执之——不如善遇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今天趁这次会见的机会,就可以捉住他,那么将军就不必兴师动众而稳当地坐定一州了。
  (2)(从前)武王伐商纣,军队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出言不当,快给我出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有人日其邻之鸡者——攘:窃取
B.则必酒肉而后反——餍:讨厌
C.与其妾其良人——讪:讥笑怨骂
D.今夫天下之人牧——人牧:统治百姓的国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王曰①:“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②之!《诗》云:‘王赫斯③怒,爰④整其旅,以遏徂莒⑤,以笃周祜⑥,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⑦志?’一人衡行⑧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梁惠王下》
注解:①王:齐宣王 ②大:使……大。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于是。 ⑤遏:止。徂:攻击。莒:国名。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其”。 ⑧衡行:即“横行”。
根据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小勇”与“大勇”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3分)小勇指的是匹夫之勇,只能对付一人;(1分)大勇指的是当国家安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出使百姓得到安生的理义之勇;(1分)这种以“爱民”为前提的“大勇”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1分)


本题解析:抓住原文中“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与“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加以揣摩提炼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伍,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先生酒解莫:通“暮”
B.司命,孰能生之微:没有
C.诚能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速:迅速
D.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务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B.故人过我死焉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而相违期年未见已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D.不意今捐躯此兽之口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朝廷多次授官,他都不愿意上任;亡是公向来与乌有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非常想念,就跑去拜访他。
B.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者来救治。
C.作者设置乌有先生在请子虚长者的途中遇到老虎这一情节,意在突出行途环境恶劣,衬托乌有先生救治朋友不怕艰险的优秀品质。
D.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朋友有难处应倾力相助,同时做事应量力而行,力求避免给他人添加麻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长 者 诊 之 曰 是 非 疾 也 困 于 酒 耳 酒 出 中 山 一 醉 千 日 若 习 饮 之 故 无 异 此 翁 他 乡 客 安 能 胜 此 杯 杓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2)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竟,竟然,副词
小题1:A
小题1: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
小题1:(1)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让他活下来,我为什么还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如果有什么灾祸,我本来就应该不推辞。
(2)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让我活下来,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


本题解析:
小题1:速: 邀请
小题1:A.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指示代词? B.转折/递进? C.宾语前置/取独
小题1:应该是“亡是公没有接受拜官”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①,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为小邑,出补浏阳令。太守陶侃请为参军。庾亮代侃,引为征西主簿,转参军。时丞相王导执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盛密谏亮曰:“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间内外耳。”亮纳之。庾翼代亮,以盛为安西谘议参军,寻迁廷尉正。
  会桓温代翼,留盛为参军,与俱伐蜀,军次彭模,温自以轻兵入蜀,盛领赢老辎重在后,贼数千忽至,众皆遑遽。盛部分诸将,并力距之,应时败走。蜀平,赐爵安怀县侯,累迁温从事中郎。从入关平洛,以功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以家贫,颇营资货,部从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与温笺,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鹯搏击之用,徘徊湘川,将为怪鸟。温得盛笺,复遣从事重案之,脏私锒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斑白,而庭训愈峻。至此,诸子乃共号泣稽颡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晋书·卷八十二》,有删改)
  【注】?①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清谈时挥麈尾是玄学名士追求风神的表现。?②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论者,惟盛而已?抗:对等
B.浩等竟无以之?难:诘问
C.复遣从事重之?案:拟定
D.其子遽拜?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冷复暖者数四?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俱伐蜀,军次彭模?秦伯说,郑人盟
C.功进封吴昌县侯?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请百口切计?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盛善于言辞,明辨事理,不畏权威,和当时名人殷浩辩论时,挥洒自如,忘记了吃饭,最终也不能有定论。
B.孙盛能够明辨是非,当王导和庾亮之间产生猜忌时,劝告庾亮不要听信邪佞小人的挑拨,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C.孙盛认为州里派遣的官员缺乏应有的风神气度,致信桓温,桓温重新委派了人员,将贪赃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桓温认为孙盛在《晋阳秋》中对枋头之战的记录过于夸耀,很是生气,要求孙盛的儿子立即删掉不实的说法。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1)王丞相神态情貌开朗旷达,经常怀有超然世俗之外的襟怀,难道(或:怎么)愿意做普通人(猜忌)的事情吗(或:呢)!
(2)当时孙盛年老归家,性格方正严明有法度,虽然子孙们已头发斑白,可是教育他们(或:当庭训斥他们)更加严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