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诗歌常识》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7-31 21:00: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随着黑洞释放粒子和辐射,它将损失________。
A.能量
B.重量
C.质量
D.热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消”表面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________。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________在云里。
③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
A.威风 相连 终身
B.威仪 相触 终生
C.威仪 相触 终身
D.威风 相连 终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威仪:使人敬畏的容貌和举止。相连:连在一起;相触:相互碰到。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终生:一生,如“奋斗终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苏德战争______,41岁的索科洛夫应征入伍。
②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______而伤心的眼泪。
③嗨,说句实话,______不发生这次撞车的事,我______还是要离开乌留平斯克的。
A.爆发? 吝惜? 如果? 就
B.爆发? 吝啬? 即使? 也
C.暴发? 吝惜? 即使? 也
D.暴发? 吝啬? 如果? 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爆发: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突然发作。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当用不用。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来(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即使……也……”表让步假设,即先退一步假定某事是真的,自己仍然会怎样,“如果……就……”表一般假设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面对这首诗的四条评论中,错误的一条是
A.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叙事诗,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叙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B.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中,表现了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C.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
D.诗歌的第三部分(9-11节),通过对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通过对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必然的悲剧结局。因此,诗人在怀念、感激、痛悼大堰河的同时,又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社会的咒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诗侧重于抒情,是一首抒情诗,故A项解说不当。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