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7-31 21:43: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朝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竞周容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延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惟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塘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浅软,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塘智劣胆虚,遂从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以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名教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塘之始念也,维翰尸①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塘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塘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塘之篡已成,已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固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异族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始终重贵②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③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④侥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予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5与?(王夫之《桑维翰论》)
注:①尸:主其事。②重贵:石敬塘的侄儿,塘死,其为帝,是为出帝。③帝昺: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元兵攻陷城池,昺投海。④臬捩鸡:石敬塘的父亲。⑤嚆矢:开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以生民之肝脑肝脑:器官。
B.唯以曲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媚:逢迎。
C.不仅重贵缧系缧系:俘虏。
D.于当日之俦辈而有焉取:选取。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塘反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非有损尧封禹甸之中原也其身也,则耻师焉
C.有差等焉抱明月长终
D.吾不知何心信然邪?其梦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卢杞、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或祸在一时,或祸及一代,危害都不大,而桑维翰则是“祸及万世”的罪人。
B.石敬塘智劣胆虚,急忙采用了桑维翰的计谋,向契丹割地称臣,以致生灵涂炭,这与他当初的想法并不一致。
C.刘知远曾鼓励石敬塘谋反,但作者认为,石敬塘篡位不能说是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造成的。
D.桑维翰认贼作父,丧权辱国,作者痛斥了桑维翰的卖国行径,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5分)
(2)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为天子?(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拜为上卿? (2)臣等不肖?(3)独畏廉将军哉!? (4)顾吾念之
小题2:(2分)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B.宣言曰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且庸人尚羞之
小题3:(2分)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且庸人尚羞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而耻学于师
小题4:(6分)翻译下列句子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5:(3分)相如“不肯与会,常称病”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请简要评价。



4、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 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①。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②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③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 :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
B.过领汝南兵解围太祖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妄引耳但见亡国语耳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治也
小题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必 加?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