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A.汉中则益州咽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9—11题各3分,第12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B. 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C. 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D. 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 ①②③B. ③④⑥C. ③⑤⑥? D. ①③④
11.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B. 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C. 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D. 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5分)
译文:?
(2)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5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③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④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⑤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⑤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冉举白起/举:举荐
B.今破齐以肥赵/肥:壮大
C.以广其陶邑/广:扩大
D.就封邑/就:靠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穰侯魏冉功劳的一组是(?)
①破芒卯于华阳下?
②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③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④越三晋以攻齐
⑤秦东益地,弱诸侯?
⑥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即位之后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了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全部诛灭了那些图谋不轨的昭王的兄弟们,因此,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因为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并且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立下了一些显赫的战功。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D.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立传既着眼于他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译文: ?
(2)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译文: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选自《孟子》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1)下面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也曾列举水的仁、义、勇、智等美德,此章“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等意义,正是孟子体会孔子观水所说出来的道理。
B.孟子认为研习任何学问,要是具备了“有本有源”、“不舍昼夜”、“盈科而进”等条件后,自然日益穷高极远,广博精微,具备高瞻远瞩的气象,洞察细微的能力。这就是“放乎四海”的意义。
C.孟子曾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里的“不盈科不行”与此章中的“盈科而后进”,都水之本源为喻,以说明学习必须有根本。
D.此章的最后孟子把有本有源的活水同七八月间的大雨相对比,说明了名声超过了实际才德,人格高尚的人认为这是可耻的。并借此启示徐子,不要只注重名声而不务实际,要加强实际才德的修养;名声和实际才德相符,才是光彩的。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
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希亮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眷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泣曰:“公去我,绯衣老人复出矣。”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青州民赵禹土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皇祐元年,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罐劾希亮擅增损物价。已而罐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希亮乞廷辨。既对,仁宗直希亮,夺罐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希亮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力请还滑。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与诸贵人交通
B.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C.腆叩头出血,愿自新
D.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夺瓘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陈希亮处事有魄力的一项是(? )
①察其非辜,出之 ②希亮戒而舍之 ③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④杀此贼者独我耳 ⑤既对,仁宗直希亮 ⑥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希亮主管长沙县政事,严明执法,敢于惩治依仗权贵之势的不法僧人;他能明察案情,释放无辜者,而查捕到真正的罪犯。
B.陈希亮主管鄠县政事,禁止巫师敛民财祭鬼的活动,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这一系列措施受到当地父老的拥护。
C.陈希亮做开封府司录司事,主张把用来修塔的三万钱馈赠军用。他敢于为赵禹案争辩,因打死杀人犯外戚沈元吉,他独自承担责任。
D.魏瓘揭发陈希亮在物价上的过失,陈在朝廷上据理力争,证明自己正确。在黄河决口危险的情况下,他指挥防卫,坚守岗位。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