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答案: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公孙丑上》
本题解析:断句步骤总结:1. 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2. 抓词语,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③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进行推断。3. 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4.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5. 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6. 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7. 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8.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参考译文】
当政者推行仁政就会荣耀,不行仁政就会招致骂名。现在他们厌恶遭受耻辱却处在不仁的境地,这就如同厌恶潮湿而又呆在洼地里。如果不想蒙受骂名,不如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合乎礼仪的言行并尊敬士人,使有德行的人身居高位,使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国家局势稳定,趁这个时机,修明政治法典。即使是强大的邻国,也不敢冒犯它。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予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必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绫 机五十综者五十蹑?蹑:踏板。 ?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白:禀奏、告诉。 ?
C.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微:细小。 ?
D.必乖于内,口屈于外?乖:不同意。
2.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犹自然之成形
B.阴阳之无穷
C.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D.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从正面突出表现马钧技巧高超的一组是(?)
①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
②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
③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④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⑤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⑥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段文字从“不自知其为巧”“不言而世人知其巧”到“从是,天下服其巧”,逐层递进,展现了著名科学家马钧的形象。
B.马钧强调思考,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具有钻研的热情和毅力,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C.选文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马钧及其创造发明的颂赞心情和对扼杀科学的人与事的不满之情。
D.选文历叙了马钧改进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和能言善辩等事,记叙中时时参以议论,文笔简净朴素,层次分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1)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
(2)古代有指南车。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 ?
(3)内心乖巧,说话木讷,这是马先生不能够应对的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示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①,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大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注:①有服:有丧服在身,指处在服丧期间。?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出壁门,莫敢前。?壁:营垒
B.将军壮义之?壮义:认为……勇敢而有义气
C.丞相特前戏许灌夫?特:特意
D.士亦以此多之?多:称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太尉乃固止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
①灌夫不肯随丧归?②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④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⑤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⑥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肯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
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C.魏其侯听说丞相武安侯要来拜访,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可是武安侯一直到中午都没有来,魏其侯很不高兴。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傲慢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严,毫不客气地讽刺他。魏其侯见状,赶紧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
13.(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3分)
译文:?。
②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3分)
译文:?。
③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3分)
译文:?。
(2)给原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参考答案:
9. C?
10.B ?
11.B ?
12.C?
四、(24分)
13.(1)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的曲折路径,请您让我再去一次。(3分)
(2)灌夫全都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或灌夫把他对武安侯所说的全都告诉了魏其侯。(3分)?
(3)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3分)
(4)加标点: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3分。断句错一处扣1分,标点符号两个一分。))
本题解析:
9. C?特:只是,仅仅
10.B?两个“乃”字均为副词,表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
A.前一个“以”,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
C.前一个“之”字为代词,后一个“之”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前一个“其”是代词,后一个“其”字是语气副词。
11.B?①②⑥不是陈述“刚直”与“不好面谀”。此题的设置不具有迷惑性,属于偏易题。
12.C?“魏其侯很不高兴”有误,应为灌夫。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他父亲叫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因此就用灌家的姓更名为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大了,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终于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素来与他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发配到他军中服兵役的十多个囚徒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灌夫身上十多处受重创。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阻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被免职。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景帝去世,当今皇上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强爽直,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冒犯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士人们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巢谷传(节选)
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畜弓箭,习骑射?畜:积储,准备
B.所至友其秀杰?友:朋友
C.存宝不习蛮事?习:学习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诵:诵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予悯其老且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3.下列用“/”给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C
4.D
5.(1)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气节,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 (2)船行到新会时,有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
? (3)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虽”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虽九死其犹未悔 ?
B.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 ?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