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22:17: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
D.然力不足,亦不能至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都、全
B.复道行空,不何虹  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D.戍卒叫,函谷  举:拔,攻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苏轼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蛊、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镜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官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上元敕府浙灯?市:购买
B.违制之,若自朝廷,谁敢不从?坐:犯罪
C.以诗托?讽:讽刺
D.以水之再至?虞:戒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


参考答案:1.C
2.D
3.B
4.(1)但是老百姓却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
  (2)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①,贼酋张汉潮拥众至,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理喻,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逃跑
B.方泌乡兵二万勒:率领
C.大吏以兵属:归属
D.罪如法蔽:判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罝药面中②是仁术也
B.①亲教战②句读不知
C.①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②王怒疏屈平
D.①方泌一理喻②请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⑤皆区画久远?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3分)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4分)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3分)我是文官没有兵,如果你们能成为我的兵,我就能让你们都活下来。
(2)(4分)某官员拿事情诬陷他,他被解除职务,地方官(大官)认为他是正直之士,他因此能够留任。
(3)(3分)多次审理大的案件,都是聚集了很多势头凶猛的人,稍一激化就能发生事变。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渠县民变”大意可知,属:集合。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以:用,拿,均为介词。A.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动词,是。B.前者为代词,他们;后者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顺承。所以选D。
小题3: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治乱有方”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③是间接表现;④是体现战事辛苦;⑤是体现治民措施有方。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错在“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应为“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守孝”。所以选D。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活、状语后置句“当全活尔”“游击某诬以事”、意动用法“大吏直之”、狱、变。
附参考译文: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泰人。嘉庆初年,凭借拔贡的身份就职州判,来到陕西,代理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地区向东一百里是龙驹寨,寨的东面是河南,向南出武关是湖北。路四通八达,很多林莽山路,很容易借此藏匿。当时川、楚教匪多次由武关进入陕西。方泌刚来时,民吏非常贫穷,贼首张汉潮带人来到,方泌就把药撒到面粉中,引诱贼人劫食,贼人大多死了,剩余的向西逃跑,大军乘机追击,张汉潮从此一蹶不振。方泌集合众人谋划说:“贼人虽离开了,但必定还会来。你们逃是死,守在这儿不能耕种也是死。我是文官没有兵,如果你们能成为我的兵,我就能让你们都活下来。”众人回答:“听你的命令。”于是筑堡聚粮,每户三丁抽一,得到三千人,无丁者就用钱财买来粮食兵器,方泌亲自教人们作战,每天辰时集合午时解散,没有荒废农事。
四年,贼屯据山阳、镇安,将向东去往河南,方泌迎击打败他们;又在铁峪铺击杀贼人,贼屯据山上,方泌就在山沟上埋伏一半的兵,然后分兵翦伏,夺取占据了东山之上,多次乘贼人松懈时击杀,贼人连夜逃跑。后来贼人由雒南向东逃跑,方泌飞马到分水岭,从小道走铁洞沟抢到贼人前面埋伏袭击,贼惊愕之下迎战,大败,被斩首数百,乡兵名声从此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都请求隶属龙驹寨。
八年,授以盩厔知县,还时时入山搜贼,又抓获宁陕作乱的四十余人。境内刚刚安定,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赈灾,表彰死者和节妇,河滩、马厂、盐法,都谋划安排得很久远。他被提升为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起商州事很详细。又被提升为四川顺庆知府。渠县发生民变,地方官要带兵集合。方泌说:“这是赛会人多,以致各自相互惊扰,谣言到处传,不是叛乱。”抓捕了十二人就平息了民变。调到成都,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守丧期满后,授职到福建延平。不久调到台湾,两次代理台湾道。多次审理大的案件,都是聚集了很多势头凶猛的人,稍一激化就能发生事变。方泌全都用道理来说明,按照法律判罪。道光十八年,死。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使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